:::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56
我的家鄉--資訊融入教學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家鄉--資訊融入教學學習單
翁仲毅/縣立北源國小國小4年級
社會領域-我的家鄉
點閱數705
下載數21
修改日期:2011-12-23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明末耶穌會士來到中國,他們以傳播西方科學知識打入中國上層社會,藉此拓展傳教事業。在耶穌會士傳播的科學知識中,以天文學知識最為重要。湯若望便是藉著修訂曆法,得以接觸中國統治者,使傳教事業站穩腳步。湯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活躍於明清之際的著名耶穌會傳教士。他先在明廷修訂曆法,政權交替後,獲得新統治者的允許,仍留在朝廷繼續曆法修定的工作。 湯若望在華四十多年,將西方先進的天文學、光學、火器、礦業等新知介紹到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參與了曆法改訂,編定了《崇禎曆書》。湯若望還編纂了《遠鏡說》,這本書對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原理、結構、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都做了詳盡說明,是中國科學史上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傳教士為中國朝廷服務,天文曆法最為重要。因為中國向來特有的皇帝祭天權力,以及觀察天象與政治之間關係的傳統,也使得傳教士能夠藉由制定曆法、製作天文儀器等方法,順利進入中國統治階層。傳教士對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注意。不管是明、清政權,都是他們爭取的對象。此外,製砲技術亦極受朝廷歡迎。明朝即多次依靠洋砲擊潰清兵。後來清人也掌握了紅夷砲的製作技術,才能成功擊敗明兵。康熙也命西洋教士造西洋鐵砲120門,1680年又造神武砲320門,及威力巨大的神威砲240門,以裝備八旗。南懷仁依康熙的要求,製造出砲身小,火力強,命中率高,又可置於騾馬背上行軍的輕巧火砲,在平定三藩之役立了大功。
點閱數3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樹蛙,嘓!嘓!嘓!-資源代表圖
web 樹蛙,嘓!嘓!嘓!
張家盛/三村國小國小1-6年級
樹蛙,嘓!嘓!嘓!
點閱數29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2-02-14
v5687國小社會 臺灣的水資源-資源代表圖
video v5687國小社會 臺灣的水資源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小社會 臺灣的水資源
觀看次數485
修改日期:2019-12-08
v7846 國小社會 公民行動-家鄉大變身-資源代表圖
video v7846 國小社會 公民行動-家鄉大變身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小社會 公民行動-家鄉大變身
觀看次數340
修改日期:2019-12-04
【VR360數位走讀】臺南市-普濟殿-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臺南市-普濟殿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四聯境普濟殿,舊名普濟寺、普濟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臺灣府城最早的王爺廟,主祀威靈王池府千歲。此外聖君廟與粗糠崎土地公廟的神像(張公法主和福德正神等)在原廟被廢之後合祀於普濟殿內,2018年後兩神遷入普濟殿旁新建的聖君廟中。
觀看次數157
修改日期:2024-02-21
月眉池古厝群-資源代表圖
web 月眉池古厝群
許興武/縣立湳雅國小國小4年級
社頭鄉鄉土學習單
點閱數299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12-11
傳教與教化事業的推動-資源代表圖
web 傳教與教化事業的推動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626年,西班牙人到達北臺灣後,道明會士馬地內士也隨之抵達,遠征軍在雞籠港建城不久,他們即在島上蓋了教堂,執行官兵的教務之外,同時對附近住民傳教。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初期,島上有1500戶住民,因為被砲聲嚇到跑到山中避難,遺留的食物被西班牙人搶走,讓他們相當憤怒,全靠宣教師從中安撫、疏通,住民的態度才趨於軟化。當時宣教師們所採用的傳教方法是,先從住民子弟開始,逐漸使教義在村落間散佈。馬地內士也希望能在淡水傳教,因為淡水離中國很近,後者是他很想傳教的地方,1628年,他隨著遠征軍抵達淡水,企圖向附近的村落傳教,可惜在隔年8月因溺水而亡。接著到淡水傳教的是愛斯基委(Jacinto Esquivel),當時淡水社的原住民相當不友善,是西班牙人統治淡水的難題,但是愛斯基委耐心的教化了他們,還在淡水建立一座教堂。愛斯基委努力學習當地語言,編過一本《淡水語詞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 en la Lsla Hermosa),並且翻譯了一本《淡水語教理書》(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 en la Isla Hermosa)。憑著他的努力,淡水地區的傳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另一位是伐愛士(Francisco Vaez de Santo Domingo)神父,前往賽納社傳教,還促成賽納社與北投社之間的和平。1633年1月間,賽納社住民因不滿他往來兩地的傳教活動,而加以殺害。接著到淡水傳教的是基洛斯(Theodero Quiros de la Mandre de dios),1633年抵達後,先任淡水教堂司牧,隨後轉任金包里教堂。1635年,慕洛(Luis Muro)奉命來臺灣,居住在淡水教堂,負責淡水河流域的傳教活動。他對伐愛士神父被殺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立志要以天主教來開化賽納的原住民。他向淡水的守將要求不追究兇手,然後致力福音工作,可是第二年,卻因為勸募糧食的事情被也賽納社人殺害了。西班牙人後來也注意到臺灣東海岸地區,在當時蛤仔難(Gabaran,現今宜蘭一帶)有40個以上的部落,住民生性剽悍,西班牙人決心討伐,獲得不錯的成果,不久東北海岸亦納入西班牙勢力範圍,宣教師很快便在當地傳教,擴大宣教師的活動範圍。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初期,到臺灣的傳教士很多,但是1635年以後,因為經費困難 ,來的人漸漸少了。雖然傳教時間很短,但是成績還是相當可觀,至荷蘭統治時代,還有很多原住民能講西班牙語,荷蘭人探勘金礦時,往往需要通曉西班牙語的人才,並且以西班牙貨幣作為餽贈原住民的禮物,由此看來,西班牙人在北部臺灣的時間雖短,卻有其影響,這也要歸功於傳教士的貢獻。
點閱數716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0-06-04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五片彩繪玻璃的組合,主題與另一端的屏風畫作相互對稱。其中上下兩端皆為花卉,中央為鳳凰、八仙中的何仙姑及文字「福壽雙全」,具有吉祥慶賀之意涵。
點閱數19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7
入厝調查-資源代表圖
web 入厝調查
藍麗敏/愛蘭國小國小4年級
搬新家的禮儀調查學習單
點閱數216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