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73
公民-實驗教育系列-民主的想像:培育與實踐-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實驗教育系列-民主的想像:培育與實踐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本片介紹新北市忠山實小與宜蘭縣人文國中小兩校在實驗教育中的民主實踐經驗。這些學校打破傳統課堂的固定模式,致力於打造以學生為核心的學習環境。透過潛在課程、公民素養的培養與開放的師生對話,學生不僅能表達意見,還能實際參與校園的日常決策過程。此外,學校也與社區連結,將民主教育推展到校園之外,打造一個無圍牆的開放學習場域。這樣的教育模式強調,民主不僅僅是制度上的投票,更是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的態度與行動。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如何尊重多元意見、理解差異,並在參與中培養責任感與公共意識。這樣的實驗教育為培養具有思辨能力與社會關懷的現代公民奠定了重要基礎。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資訊戰中的我們─劉致昕-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資訊戰中的我們─劉致昕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在社群媒體普及、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訊息充斥真假參半的內容。長期關注假新聞與資訊戰的劉致昕提醒大家:媒體內容往往不是中立的,背後可能隱含立場、目的與操作策略。我們不能只是被動的閱聽人,更應成為主動查證與判讀的「真相守護者」。面對訊息時學會思考:「這是真的嗎?為什麼這樣說?」是一種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透過培養媒體識讀能力,我們不僅能保護自己免於被操弄與誤導,更是在為整個社會建立一個理性、健康的資訊環境。思辨與查證的習慣,是在資訊洪流中保有清明意識的關鍵。劉致昕的提醒不只是警語,更是呼籲所有人培養主動辨識與負責任分享的態度,為民主社會守住資訊的透明與真實。
點閱數2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台南除了以名勝古蹟聞名,更擁有豐富的漁村風情與民俗文化。此次旅行以七股地區為主軸,帶領旅客深入了解當地漁業的發展與生活樣貌。從安平港的歷史風華到四草港的生態景觀,各具特色的漁港展現出台南多樣的海洋文化與產業面貌。遊客還可搭船遊覽台江內海,欣賞紅樹林、潟湖與濕地等自然地景,體驗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的獨特旅程。這趟旅程不只是觀光,更是一場認識地方漁業、環境與文化資產的學習體驗。透過實地探訪七股地區的漁村、港口與內海生態,不僅能豐富對台灣漁業的理解,也能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孫大川透過自身原住民身分與母親的生命故事,描繪原住民族在歷史洪流中面對文化斷裂所承受的失落與哀傷。他不僅記錄這段族群記憶,更以行動致力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延續與重建。多年來,他透過創辦原住民文化雜誌、舉辦演講與公共倡議,讓社會重新看見原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堅韌的生命力。他的努力不只是個人對族群認同的表達,更是對歷史正義與文化多元的積極回應。孫大川的故事讓我們從原住民視角出發,重新思考其在臺灣歷史中的地位與角色,也提醒我們:文化保存不是一種浪漫,而是每個世代的責任。他用文字與行動編織出族群記憶的線索,引領我們理解、尊重並珍視多元文化的存在與價值。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魚缸裡的自覺─張嘉倫-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魚缸裡的自覺─張嘉倫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媒體在現今社會中具有極大影響力,不僅傳遞訊息,更形塑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然而,媒體的內容其實是經過選擇與立場建構的,可能帶有特定觀點或價值。張嘉倫老師在第一線教育現場深耕十多年,致力於推廣媒體識讀教育。他認為孩子們應該從小就學習辨別資訊真偽,理解媒體如何影響社會認知。透過課堂上的實作與討論,嘉倫老師鼓勵學生成為有思辨能力的閱聽人,懂得質疑、分析與監督,進而共同維護健康的媒體環境。這樣的教育幫助學生在滑世代中建立自覺,成為公民社會中積極參與的成員。
點閱數3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磺港:小小的漁村,不凡的愛-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磺港:小小的漁村,不凡的愛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以訪談與畫面交織的形式,呈現磺港漁村居民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守護海洋的決心。影片透過在地長者與漁民的回憶,流露出對這片海域與港口的愛與期待。而在述說情感的同時,也介紹了磺港實踐海洋保育的具體作法——延繩釣技術,這是一種對海洋資源友善、避免過度捕撈的漁法。影片中運用了大量鏡頭捕捉漁村常見的漁具、街景與生活物件,細膩勾勒出磺港生活的純樸與溫度,營造出靜謐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這不僅是一部描繪地方文化的影片,更傳達出在地人對海洋資源保育的責任與行動力,小漁村裡的不凡愛與信念,令人感動。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桃子A1J是來自越南與台灣的新住民二代,成長歷程中面對著語言差異與文化認同的掙扎。直到大學,她透過音樂創作,將越南語、華語與台語交織融合,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與身份定位。她的音樂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成為文化連結的橋樑,鼓勵更多新住民子女認識並擁抱自己的多元背景。桃子深信,每一種差異都是一種力量,文化融合不是撕裂,而是一場創造之旅。她用創作傳遞多元族群的美,也提醒社會看見並尊重這些來自不同文化交會的聲音。透過音樂,她不僅讓自己發光,也讓更多年輕人從中找到自信與認同,進一步推動社會邁向更理解與包容的未來。她的故事,是一段關於身份、文化與勇敢的詩篇。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舒米恩過去曾對部落文化感到疏離,但隨著時間流轉,他透過創作族語歌曲,逐步重建與原鄉的連結與認同。他不僅回到成長的部落生活,還發起「海邊的孩子」行動,陪伴與關懷在地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同時,他也創辦「阿米斯音樂節」,邀請來自不同地區的族人與音樂人共聚,讓更多人透過音樂接觸與欣賞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土地之美。對舒米恩而言,音樂不只是表達情感的媒介,更是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橋樑。他以行動與創作讓原住民族的聲音在社會中被聽見,並將原鄉文化重新帶入當代視野。他的努力展現了身為原住民藝術家的文化責任感,也啟發更多人珍視多元文化,理解族群認同的深刻價值。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5-6年級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與尊重,本短片特別介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九條「無障礙/可近性」的核心理念。該條文強調所有人應享有平等且無障礙地進入公共設施、交通工具、資訊科技與通訊服務等資源的權利。透過具體案例的呈現與說明,影片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加認識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挑戰,並共同努力打造更友善、包容的生活環境。這也呼應了CRPD的精神──促進所有人在平等尊嚴下參與社會。唯有透過提升大眾的認知與實際作為,才能讓「可近性」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際享有的權利與機會。
點閱數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3-4年級
餐桌看似平凡,卻蘊含深刻的教育意義。作家黃麗群以幽默又細膩的筆觸,從自身經驗出發,剖析家庭餐桌背後的文化結構,讓人重新省思家庭教育的本質。從性別分工到原生家庭的價值傳承,餐桌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學習互動、表達與傾聽、尊重差異的起點。黃麗群認為,教育並非父母單向灌輸,而是子女與父母間的彼此啟發與對話。在這樣的空間中,孩子學習理解自我角色與社會位置,家庭關係也在日常交流中悄然形塑。這張餐桌不僅記錄了每一餐,更承載著生活中的情感波動與價值思辨,是個人經驗與社會認知交會的縮影。透過她的觀察,我們看見餐桌如何從日常物件昇華為深具意義的教育場域。
點閱數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