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文化保存-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位於台鐵新竹站旁,原為日治時期昭和十六年(1941年)興建的老倉庫,當時用作鐵路貨物儲存。隨著鐵路運輸業務減少,倉庫經歷閒置並一度作為民間補習班使用。隨著鐵道藝術網絡計畫的啟動,這些閒置的倉庫被重新開發為藝術創作與展示空間,並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地標。倉庫空間寬敞,提供大展場、小賣店、駐村工作室等設施,是結合歷史記憶與現代藝術的理想場所。藝術村每年不定期舉辦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並提供親子閱覽區與獨特的追火車月台,讓訪客能近距離欣賞火車的動感與音響。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公民-惡狼有惡報 中文版3分鐘-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惡狼有惡報 中文版3分鐘
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移民署國小5-6年級
人口販運防治法是我國為防止人口販運、保護被害人權益,並配合國際人權規範而制定的重要法律。該法於民國98年公布施行,針對以詐騙、脅迫、利誘等方式,迫使他人從事勞動、性剝削、器官摘除、電信詐欺、運送行為等非法行為予以禁止與處罰。法律明確定義人口販運行為,並規範防制機制、被害人保護如庇護、醫療、法律協助等及加害人之法律責任。此法也強化跨部門合作,由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預防宣導與救援工作。臺灣亦與國際接軌,持續接受外部評比並改善制度,以展現對人權保障的重視。
點閱數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八通關古道-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八通關古道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與關山越警備線,不僅是山林間的交通要道,更是台灣歷史發展與族群互動的見證。清領時期,在日本侵擾壓力與開山撫番政策的推動下,清廷開闢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竹山通往花蓮玉里,試圖連結東西兩地,鼓勵漢人開墾後山,然而因政局與維護不易,最終成效有限。日治時期,日本為徹底推行理蕃政策,沒收原住民武器,導致布農族反抗,進而引發大分事件。為圍剿抗日勢力,日人完成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並建成關山越警備線,透過道路與駐在所網絡,監控布農族聚落與活動。這些古道不僅串聯自然與人文資源,更訴說著台灣從清領、日治到現代的歷史轉折與原住民族的抗爭精神,具有珍貴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點閱數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地籍測量的演進-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地籍測量的演進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小3-4年級
臺灣地籍測量起始於明鄭時期,最初為賦稅與土地開墾需求而進行簡略清丈。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推動清丈,建立地籍制度,留下堡圖與魚鱗冊等圖冊。日治時期則實施臺灣首次完整的地籍調查,採歐洲測量技術,建立庄圖及土地台帳。光復後政府沿用日治地籍成果,並陸續辦理未登記土地測量,如山坡地、原住民保留地、海岸地等,進一步推進地籍完善。由於原圖紙老舊、精度不足,自民國45年起辦理地籍圖修正及重測,並自65年度起展開全臺地籍圖重測工程,提升測量精度至1/500比例,透過融入電腦自動化繪製,有效提升地籍測量效率和管理的方便性。
點閱數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為消弭傳染病而有王醮之啟動,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其後,結合廟宇重修建而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皆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醮型特色。三大廟舉行王醮期程,時間皆間隔12年(或以上),其中關廟山西宮最為穩定,戰後固定12年於「戌」年舉行;有稽可查者,詳為:歸仁仁壽宮—1909、1961、1977、1995、2015,保西代天府—1925、1969、1981、1999、2017,關廟山西宮—1913、1958、1970、1982、1994、2006、2018。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關注,區域型的信仰文化多方顯現,而有了較佳的能見度。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施鎮洋)-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施鎮洋)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23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陽明書屋-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陽明書屋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5-6年級
陽明書屋原名中興賓館,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中興路上,原是一片原始森林,亦曾作為童軍總會露營區。該建築於民國58年至59年間由蔣中正總統親自擇址興建,做為接待國內外貴賓與夏日避暑的行館,也是他在台唯一親手規劃的私人行館。由於安全考量,當時中興路全面管制,間接保留下豐富自然生態與寧靜環境。蔣公逝世後,該處一度閒置,至民國68年改由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接手,將多處珍貴史料彙整於此,並更名為陽明書屋。民國86年,該處地上建物與管理權轉交內政部,由陽明山國家公園接手經營管理,並於隔年正式對外開放,增設遊客服務設施,成為融合自然、歷史與文化的景點。
點閱數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鹿谷鄉為全台最早、唯一以單一作物茶葉為主要經濟來源的鄉鎮。自日治時期引進小葉種茶樹後,開啟凍頂烏龍茶的種植歷史。至民國70年代,全鄉幾乎家家戶戶皆以種茶、採茶或製茶維生,傳統手工製茶產業深具歷史脈絡與文化積累。凍頂烏龍茶製作中炒菁為關鍵工序,茶農多於深夜群聚起灶翻炒,茶香飄滿山林,展現地方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節奏。長年累積的茶園管理與製茶技藝,更內化為系統性的地方知識學,反映出在地傳統知識的完整性與文化價值。
點閱數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南投縣名間鄉製茶歷史悠久,尤以埔中茶最具代表性,與鹿谷一眼與凍頂二頂並列清代中南部名茶。當地自清代開始發展手工製茶,從茶園種植、採摘至烘焙,全憑經驗與氣候配合完成,反映人與自然互動下的生活智慧。茶葉品質深受自然環境、園區管理與技術影響,製程包含採菁、萎凋、殺菁、揉捻、焙火等十餘道繁複工序,蘊含豐富且系統性的地方知識。早期居民間常以相伴工協力製茶,過程中人際互助與知識交流,使茶藝文化深植於日常生活。名間茶從埔中茶至今的台灣好茶,映照出地方產業在時代中延續與轉型的歷程。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
泰安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要知道泰雅口簧琴是什麼?口簧琴對泰雅族又有什麼重要性?要如何才能吹出好聽的口簧琴?現在就透過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的介紹和表演來感受泰雅口簧琴的源流
點閱數28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