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81
彩券如何從愛國到公益?: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彩券如何從愛國到公益?:1式教案、3式學習單
熊雲偉/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帶有賭博性質的彩券機制是現代各國政府常見的財政工具,許多國家利用此一機制,希望藉此將社會大眾投機性消費轉化為公共利益,以達到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然而此一制度的實際效益,是否真能如政策設計之初的設想?是非常值得高中學生藉此思考何謂公平的主題。因此本教案希望以「愛國獎券」到「公益彩券」的政策轉向為主軸,結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與「國家文化記憶庫」等數位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券面符號、廣告圖像與制度條文,藉此理解彩券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政治與文化意涵,並進一步反思「救國發財」與「愛心公益」兩種政策訴求的轉變及實際效益。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威廷/台南市立永康國中國中7-9年級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教案以「紀念日—人物—事件」三線並進,帶領學生思考在殖民處境下,非武裝的文化啟蒙如何形塑公共意識並推動社會改變?本教案適用對象為國中八年級歷史科,預計2節課。課程運用臺史博「樂為世界人」網站為主,輔以「國家文化記憶庫2.0」圖像檢索,透過三份學習單,引導學生比較林獻堂與蔣渭水、辨識文協活動與受眾、評估宣傳策略與其社會影響。期待能藉此讓學生練習如何有效查找並比對數位史料,重構文化啟蒙與政治社會運動的脈絡,並提出具證據的歷史解釋,進而以創意任務的方式展現公民關懷與歷史思辨。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英勇國軍「眷」顧臺灣!-資源代表圖
web 英勇國軍「眷」顧臺灣!
楊琇媛/興雅國小國小4年級
1.穿越時空遇見「嘉禾新村」 在學生每日都會使用的APP「臺北酷課雲」中本期的任務之一是「穿越時空遇見你」參訪「嘉禾新村」眷村並完成集點任務,藉此任務引起學習動機再從眷村衍伸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希望引發學生認同國軍與培養愛護國家的情操。「眷村」承載著國家政治與國防軍事的脈絡,隨著時間的演進,眷村已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而「全民國防」更是我國國防的主要政策,旨在建立「守護家園,你我有責」的觀念,因此,培養對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情感,是全民國防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便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除了具體的建築和文物可供緬懷,情感上蘊含的歷史文化以及記憶,更是值得保護與傳承的無形資產。 2.時事引發的討論 在教導學生敬軍愛軍的同時,對社會有示範作用的藝人卻接二連三爆發出閃躲服兵役的「閃兵」事件,無疑是給社會上敬軍愛國的氛圍帶來最無情的打擊。藉著討論此議題重新審視個人利益與愛國情操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今年7月1日開始,國籍航空公司於航班進行登機作業時,將透過登機廣播邀請軍人優先登機的措施,顯示了國家對國軍的重視獲得了社會的認同,也希望藉此討論激發學生敬軍的情懷。3.探訪「孫立人將軍官邸」,認識「古寧頭大捷」歷史,培養愛國情懷 學習的場域,應不只限於教室空間,以「臺北市全民國防導覽地圖3.0」為基礎,由「嘉禾新村」出發,順道討論鄰近的另一個國防景點「孫立人將軍官邸」。透過探訪「孫立人將軍官邸」認識孫立人將軍的貢獻與「古寧頭大捷」的影響,讓學生緬懷國軍英勇戰蹟的歷史記憶、體認國軍的堅毅剛強與偉大,感念國軍艱辛保鄉衛土的奉獻精神。唯有從小培養認同國軍、肯定國防的情操,才能支持國防,關心國防,進而承擔保家衛國的大任!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感謝國軍~防衛韌性一起GO GO GO-資源代表圖
web 感謝國軍~防衛韌性一起GO GO GO
張曦文/育英國小國小5年級
從2022年的烏俄戰爭、2025年印巴衝突、以伊戰爭到全世界極端氣候造成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及美國熱浪侵襲、查德洪水災害、日本地震、緬甸風暴;再到臺灣2024年的0403花蓮地震及凱米颱風,我們不難看出,全世界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天災及人禍,面對不同類型的災害,其災害應變能力及災後復原與重建,在在考驗人民防災韌性的能力及世界各國的治理能力。全民國防教育的範疇愈來愈廣,從總統府新設置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涵蓋五大範疇可以看出,分別為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為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希望能強化我們國人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以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平及穩定。 在108新課綱中強調的「素養導向」、「統整融合」、「知行合一」三大特色, 即希望新課綱能連結舊課綱,融合與建構為新課綱五大學習向度,並且聯結日常經驗與未來生活,讓學童藉以災害的經驗學習中,在災害防救與軍事知能可以並重發展。 本教案設計以臺灣去年的天災造成的災害影響來引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並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防颱防震動起來」,透過日常生活情境中地震及颱風等災害,讓學生認識天然災害的類別及應變措施,也知道國軍在天然災害中,協助重建人民家園的處理方式及付出的辛勞。 接著結合人權教育議題教材-「世界人權日教材包-戰爭與人權」讓學生認識戰爭對人權的侵害,激發學生對全民國防的意識與信念,並透過防災物資包的學習單讓學生學習如何快速在3分鐘內準備好防災包來應變災害,以提升自己的防災能力。 最後藉由世界近期的重大戰爭來說明戰爭的殘酷,以及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英勇的國軍謝謝您」,介紹彰化縣眷村文化-中興庄的歷史背景,再透過實際防空洞演練及迷彩偽裝術來提升學生戰時防衛的能力。
點閱數4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27
「遷村半世紀南方澳到北方澳尋根中正海軍基地敦睦艦隊巡禮」暨「龜山島軍事遺跡普陀巖參拜」國防教育輕旅行-資源代表圖
◆教學設計動機本課程教案以宜蘭特色軍事設施龜山島與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為主題,說明如下:一、龜山島:龜山島是位在頭城東方海面上約12公里的一座火山島嶼,因外型酷似烏龜而被稱為龜山島,長久以來一直是宜蘭地區最重要的地理指標,也是宜蘭人主要的精神象徵和心靈歸宿。而烏石港的發展歷史更是先民開發宜蘭的重要史蹟,近代因烏石漁港的興建所造成突堤效應演變為外澳沙灘的興起與頭城海水浴場的沒落更是重要的海洋環境保育議題。1977年,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民住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而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二、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民國64年因政府將北方澳設成中正海軍基地,於是將北方澳居民集體遷村到南方澳的北濱一村和二村,因為搬遷緣故,北方澳居民希望能將北方澳進安宮鎮殿媽祖一同移駕,但擲筊結果媽祖不願意離開北方澳,只能將鎮殿媽祖留在原廟,並依指示在南方澳港邊重新修建一座進安宮,作為北方澳移民的信仰基地。◆教學設計及理念而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國防教育」以生動有趣、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實施多元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國民素養。「國家安全」這個議題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對國家安全的基本認識和意識。通過瞭解國家安全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每個人在其中的責任,學生可以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本課程教案將教育部國民小學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巧妙地融入在「社會領域」及「海洋教育」議題中,透過參訪龜山島軍事遺址與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辦理海軍敦睦巡洋艦隊的機會,緊密結合了學校的戶外教育和國防教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生動而深刻的學習體驗。孩子們有機會走進國防世界,直接接觸到家園守護者。激發了孩子們對自己社區和國家的認同感,了解全民國防的重要性,既凸顯了參訪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又啟發了孩子們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和認識。希望以戶外教學方式將龜山島、烏石港、外澳沙灘、進安宮、南方澳等場域作為行動教室,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增進親師生對海洋教育的認識,引起學生熱愛海洋,熱愛鄉土的情操,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培養學生從事海洋活動的興趣,落實在地海洋教育的推展。讓學生真正能「親海、愛海、知海」以達海洋教育之目的,提升學童對於海洋環境保育的態度。◆教學策略:在教學策略上以Lawson三階段「學習環」:「探索→術語引介→概念應用」進行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單元一的活動一話說烏石港、活動二龜山島巡禮、活動三外澳悠游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生活素養,協助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並結合「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期使課程發展以學生學習為起點,透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全發展,讓學生潛能得以適性開展,進而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善盡責任,成為終身學習者,以使個人及群體的生活、生命更為美好。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穿越報紙與文化追尋:認識日治時期的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本教案適用於國小五年級社會科,全程共三節課。課程以臺史博「近代臺灣報刊資料庫」與「樂為世界人」網站為主要數位資源,讓學生從日治時期的新聞與文化運動切入歷史探究。首先,學生將閱讀〈消極的反抗〉等新聞,練習檢索與摘要,理解人民如何在殖民體制下表達不滿。接著,透過網站操作認識林獻堂、蔣渭水等人物,進一步掌握臺灣文化協會的理念與行動。最後以「廟埕拚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比較武裝抗爭與文化啟蒙的方式,思考非武裝抗爭在推動社會改變中的意義。整體課程著重數位資源應用,期望能引導學生從歷史經驗反思「不平等」與「平等」,理解在民主社會中如何尊重彼此、爭取權益,並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
點閱數3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27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胡鑫麟留給兒子的星象盤-資源代表圖
video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胡鑫麟留給兒子的星象盤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位政治犯父親在獄中給製作給兒子的禮物,有什麼樣的意義? 影片介紹臺大醫師胡鑫麟的故事,說明在白色恐怖時期僅因組織讀書會,就會被視為意圖顛覆政府而判刑或處死.胡鑫麟在入獄後製作給兒子的星象盤,不僅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更是在禁錮的時代裡,對自由最深切的凝望.
觀看次數79
修改日期:2025-10-27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寫有反共標語的新婚賀卡-資源代表圖
video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寫有反共標語的新婚賀卡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尋常的新婚賀卡,上面卻印著反共標語? 影片從這張新婚賀卡,看見戒嚴時期無孔不入的政治宣傳 .當時政府規定,從作業簿、火柴盒到信封,所有印刷品都須加印反共標語並經審查 .這些標語鋪天蓋地,高度介入人民生活,目的是為了潛移默化地影響思想 .
觀看次數77
修改日期:2025-10-27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時尚流行髮型照片-資源代表圖
video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時尚流行髮型照片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日本時代的女性想擺脫束縛、展現自我,就從外型開始!影片透過「時尚流行髮型照片」,說明當時的代女性如何展現自我 .隨著纏足被廢除、接受新式教育,女性獲得了新觀念 .而外型的改變,就是她們追隨時尚、定義自己的最佳證明 .
觀看次數49
修改日期:2025-10-27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黃陳梅麗沙龍照-資源代表圖
video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黃陳梅麗沙龍照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位穿西裝、打領帶的紳士,真實身份竟是一位女性!? 影片從黃陳梅麗的沙龍照,介紹日本時代的新興職業「產婆」,如何成為國家認證的專業醫護人員.而女性則通過成為產婆,因專業技能達成經濟獨立、提升社會地位,擁有更多的自由 .
觀看次數13
修改日期: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