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691
喜馬拉雅山區-資源代表圖
web 喜馬拉雅山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喜馬拉雅山是指綿延在中國西藏邊緣的弧形山系,與尼泊爾和印度形成天然分界線。山勢雄偉,全長二千四百公里,寬約二百至三百公里,平均海拔六千公尺以上,高峰林立,超過七千公尺的山峰五十餘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峰有十一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聳立在中段的中尼邊境上。喜瑪拉雅山擁有世上最多終年不化的冰川,景色瑰麗又詭譎,吸引眾多世界登山高手前來挑戰人類體能極限,寫下人類與自然搏鬥動人的一頁頁詩篇。
點閱數4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地理位置-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位置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居中國嶺南丘陵地區之南,此區除珠江三角洲外,皆為丘陵地形,故珠江三角洲為本區之精華,且為中國南部地方出入之門戶。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部,為中國南方對外交通之中心。此外,廣州面臨南海,也是亞洲、歐洲海洋航運的樞紐。
點閱數44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還是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當時海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往東北亞的航線,二是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東北亞的航線在中唐以後有所轉變,日人不再從朝鮮渡渤海到山東,改由日本南方島嶼橫渡東海至長江口。更多的日本使節與商旅來到江南,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更加興盛。而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此時波斯商人與興起的阿拉伯商人,正活躍於南海、印度洋,往來中國貿易。於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貿易的輻輳點。
點閱數2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商品匯集-資源代表圖
web 商品匯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點閱數2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東縱谷-資源代表圖
web 藏東縱谷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東縱谷位於西藏的東南部,是峽谷最為集中的地區。位置介於東邊的巴顏喀喇山和西邊念青唐古喇山之間。區內山川排列十分有規律,都是一條河川間隔一座山,依序呈南北走向排列。使此區因橫斷山脈影響,自古對外交通困難。但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有茂密森林,而下有大江深谷流貫,險峻而壯麗的美景獨步世界。藏東縱谷獨特地形是由山川排列形成,自西而東為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芒康山、金沙江,到此即已通往四川。
點閱數28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唐蕃會盟立碑-資源代表圖
web 唐蕃會盟立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因內亂衰敗,吐蕃再再入侵,但吐蕃也因與回鶻競爭勢力稍衰,就在唐蕃在幾度會盟與敗盟之後,終於在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西元821─822年)會盟於長安,史稱「長慶會盟」,並派劉元鼎等與吐蕃使臣論納羅同去吐蕃,建立「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其文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之,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勒石留傳之於後也。……」,本有三塊石碑,今日只有西藏的會盟碑尚存。此時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在位,文治武功,頗為可觀,推廣佛教,改革藏文,西藏歷史將他與棄宗弄瓚、赤松德贊合稱「西藏三法王」。
點閱數4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遠嫁-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遠嫁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宗室女。貞觀十四年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珍寶為吐蕃贊普請婚,太宗以文成公主許婚。公主提出答應下嫁的三條件:一、帶一尊釋迦牟尼像入藏給吐番人供養。二、吐番必須倡導文化,廣傳佛教。三、吐番必須創造文字,以教百姓。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由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入藏,贊普親迎於青海柏海,見道宗執婿禮甚為恭敬,見中國服飾文物之美十分欽慕。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前身,又建寺廟敬奉佛像。公主不喜歡藏人赭面(以紅色塗臉),贊普下令禁止。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習詩、書,再請蠶種及造酒、紙墨等工匠。中土大唐文化傳入青藏高原。公主入藏九年後贊普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卻在當地繼續生活與傳布文化長達四十年,於唐高宗永隆元年(西元六八O年)才去世,在隆重的葬禮後與贊普棄宗弄贊合葬於瓊結藏王墓。藏人後來以為公主是綠度母(藏族的菩薩)化身,受到人民極大尊崇。迄今西藏有民歌流傳:「公主入藏,四月十五。大漠中州,駿馬百乘。雪山峻嶺,犛牛百頭。巨川大河,皮筏百艘。」述說公主入藏壯盛的情景。
點閱數41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宗教傳播 - 中國第一座清真寺-懷聖寺-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傳播 - 中國第一座清真寺-懷聖寺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懷聖寺于六二七年建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寺內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阿拉伯式呼禮塔,即光塔,是當時禮拜用的。唐代光塔面臨珠江,光塔可以為船舶指示照明,還可以指示風向。懷聖寺歷史上曾遭火焚而後重建。它是於清康熙三十四年(西元1695年)再次修建的。全寺占地2966平方米。寺門西南隅為著名的光塔;正面為看月樓;樓後為月台、水房、東西迴廊等;再後為禮拜殿。當年建造懷聖寺的艾比苑葛素歸真後,葬于桂花崗的先賢古墓地。現在每年廣州春秋交易會期間,都會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此處朝拜,誦讀《古蘭經》。
點閱數46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發展沿革-資源代表圖
web 發展沿革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古稱番禺,自秦漢時奠基,當時以貢使貿易為主。漢朝從廣東南方,沿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到緬甸陸地,再從緬甸渡過孟加拉灣到印度、斯里蘭卡。中國帶去的貿易品是黃金與絲織品,與印度等國換取珍珠、香藥等物品。當時的廣州因在此航線上,許多南洋、印度洋的珍寶聚集,已是一個都會。六朝時期,海外貿易的經營並未停止,印度洋諸國的商船紛紛來到中國南方。廣州因與內地的聯繫較為方便,成為南海對外貿易的樞紐。
點閱數3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由來與神話-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由來與神話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藏地區的人類與文化由何而來?依考古學推斷,應自數萬年前即出現了。西藏全境發現舊石器遺址五處,新石器遺址二十多處,如林芝文化遺址發現古人類化石,而昌都卡若遺址發現房屋遺跡二十九座,石器七千餘件,陶片二萬餘片,距今約四千五百年。證明西藏很早已有人類定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西藏土著居民與甘肅、青海一帶的羌人融合成為今日的藏族。任何部族早期都沒有文字,但都有自己美麗動人的神話。藏人最初對自身起源並無文字記載,在甘肅敦煌曾出土《敦煌古藏文字卷子》記載吐蕃贊普係天神之子下凡來統治人世。不過,後來西藏史書普遍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傳說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隻受過觀世音菩薩點化的神猴,在雅隆河谷的一個山洞裏修行。一天來了一個女妖,提出要與神猴結合,神猴斷然拒絕,但女妖並不放棄,神猴只好請示菩薩如何處置,菩薩表示神猴與女妖有一段未了宿緣,兩人結合是上天的意思。神猴謹尊佛意與女妖結為夫婦,不久生下六隻小猴,數年後繁衍千萬之小猴孫。彌猴取得神榖種子,灑向大地,霎時滿山遍地長出神榖神果,小猴孫們吃了後,尾巴變短,毫毛漸脫,逐漸學會說話,變成了人類,這就是藏族人的神話由來。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很特別吧!藏族神話普遍流傳,在清代建立的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的壁畫裏描繪了這個故事,「澤當」在藏語裏就是「猴子玩耍的地方」。藏人說乃東縣澤當平原上貢布山峭壁上的小山洞,就是神猴與女妖的居所。依據西藏史籍的說法,約在西元前二世紀,一位印度流落王子被發現,藏人因其英姿勃發的神態,以為他是「天神之子」,便推舉其為部落領袖,尊稱為「聶赤贊普」。他是吐蕃部落第一位贊普,傳說在澤當鎮南方十公里處山坡上,興建了西藏第一座王宮「雍布拉崗」。自他開始到唐朝時吐蕃王朝建立,一共傳了三十二代,其中有九位藏王埋骨於瓊結縣藏王墓群,迄今遺跡尚存。
點閱數65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