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賽夏族族群分布與社會組織
根據口語傳說,賽夏族的主要發祥地原本是在大霸尖山附近:「由於洪水氾濫變為汪洋一片,僅存的一個人躲進織布機的木筒裡,漂到大霸尖山。當時大霸尖山住著一位造物者,他撿起這個人,把人切成小塊丟進水裡。這時,肉變成賽夏族,骨變成泰雅族,內臟變成漢人」。後來祖先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經過族群的擴散和遷移,如今賽夏族的分佈地區約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並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賽夏與北賽夏兩群。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賽夏族的社會運作,除了有地域性的部落組織之外,更重要的是父系氏族組織。由於賽夏族的社會是典型的父系社會,因此以共同父系祖先為主軸,所形成的血緣團體,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通常,聚居在鄰近地區有直接父系血緣關係的家戶,形成部落內一起舉行「祖靈祭」的祭團,這也是共同開墾、築屋、共組獵隊等最基本的實際行動單位。這些直接血緣團體,透過「姓氏」概念的分類整合,又組成具有傳說血緣關係的父系氏族,成為跨部落的社群單位。賽夏族人的姓氏很特殊,以動物、植物、自然現象作為氏族的圖騰,並加以應用在漢姓上面。如「風」姓的族人相傳他們的祖先是風的後代。「日」姓的族人是神話傳說中射日英雄的後代。「芎」姓則為住在長滿九芎樹林的人。同「姓氏」的氏族群,具有外婚限制、司祭權承襲、和身份認同等重要意義。賽夏社會,就是經過這種嚴密的父系氏族組織,與零星鬆散的地域聚落組織的共同運作,交織形成部落內與跨部落間的結合基礎。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2b-Ⅳ-2 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2b-Ⅳ-2 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議題
原住民族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42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56.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