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47
再造歷史現場-【布農文化】 石板屋說故事|喚起失落的記憶(我們的島第1028集 2019—11—04)-資源代表圖
卓溪鄉高山協作辦理培訓工作,內容包括拉庫拉庫溪歷史文化資源解說及登山嚮導技能等,透過實際走訪八通關越道路全段,邀請在地耆老現場解說,讓族人協作認識祖居地的歷史,涵養解說族群歷史的能力,並獲得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製作專題報導「從背工到說故事的人」,敘述族人冀望發展登山產業的期待。
點閱數13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3-12-18
攜手合作為家鄉-資源代表圖
web 攜手合作為家鄉
劉俊志/縣立東勢國小國小4年級
教學上皆可使用
點閱數22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1-09-28
維也納圍城事件-資源代表圖
web 維也納圍城事件
朱肇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1683年,鄂圖曼土耳其出兵攻打哈布斯堡王朝,由於未得到法王路易十四的支援,使得土耳其一舉攻下維也納的近郊區域,並使維也納陷入了圍城的苦戰,就在此時,一名?土耳其軍隊效力的波蘭人柯奇斯基(Georg Franz Kolschizky)決定倒戈轉向敵人,並肩負起越過多瑙河尋求波蘭聯軍救援的工作。1683年9月12日,波蘭聯軍開抵維也納城外,迫使土耳其軍隊在倉皇中撤退,並留下大量的軍需物資,其中包括數百袋褐色的豆子。維也納人以為這是駱駝的飼料決定焚燒,卻被柯奇斯基攔截下來,在取得豆子的所有權之後,他依照在土耳其軍隊中所習得的煮咖啡技術,開始烘培、研磨烹煮咖啡。並在維也納經營「青瓷咖啡館」(Blue Bottle),柯奇斯基還改良土耳其咖啡,用布料過濾掉咖啡渣,並加入牛奶與糖調味,這也就創造出維也納著名的「美蘭奇咖啡」(Melange),廣受民眾的喜愛,同時拿鐵咖啡(Caffe Latte)也正式問世。柯奇斯基被後人視為「咖啡文化使者」至今。維也納尚有紀念他的銅像與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街道。
點閱數55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2-08-08
觸屏使用教案-校園安全地圖-資源代表圖
web 觸屏使用教案-校園安全地圖
陳俐伶/市立南美國小國小3-4年級
校園安全—校園安全地圖
點閱數27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1-02-19
劍獅-資源代表圖
web 劍獅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臺灣的避邪物之一劍獅
點閱數20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徽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徽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大三重」,道盡徽菜訣竅,芡大、重油、重色、重火工,擅長引出食物的原味,以酒去腥生香,火腿、冰糖佐味提鮮。為豆腐發源地,對豆腐烹調手法的講究,更是精細無比,獨具許多風味特殊的豆腐菜,現在更發展出「豆腐宴」。 徽菜的發展與徽商有著相當的關連性,徽商在清朝活動於全國各地,不忘故鄉舊味,以揚州上海為根據地者,將許多徽菜給帶入了全國,紅燒獅子頭與湯包,就是徽菜流通全中國的最好例子。徽州是多山的地形、可耕地狹小、土壤又貧瘠,能夠養活的人口有限,所以徽州有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也造成徽州人口大量的外移,或多或少促進了徽商的出現。徽州也因為多山,山谷清溪四處縱橫,各式野味雲集山林,山蔬更俯仰即是,群山流下的好水匯集成為錢塘江,這些好水則成了豆腐的最佳原料。
點閱數2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台中泰安車站電子書-資源代表圖
web 台中泰安車站電子書
吳永霖/縣立崙背國小國小1-6年級
介紹舊山線泰安車站
點閱數380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1-10-06
劍獅-資源代表圖
web 劍獅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臺灣的避邪物之一劍獅
點閱數2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27
古坑咖啡-資源代表圖
web 古坑咖啡
許正昌/縣立莿桐國小國小3-6年級
古坑咖啡
點閱數265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1-09-29
何安慈神父( Celedonio Arranz)-資源代表圖
web 何安慈神父( Celedonio Arranz)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天主教自南部北上傳教的過程中,何安慈神父是北部開教的關鍵人物。1853年他出生於西班牙塞戈維亞省的一個小村落。1868年進入西班牙陶雷多奧加捏玫瑰省道明會修道院。何神父晉鐸之後,奉派前往台灣傳佈福音,先經福州和廈門,於1879年抵達打狗(高雄)。1880年他奉命接替吳萬福神父(Vicente Gomar)開教的羅厝本堂。1881年何神父前往沙崙仔本堂(今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那是王靈牧神父(Jose Nebot)於1875年開設的道理廳,作為羅厝及台南間的中途站。何神父在那裡建立會院,並完成了越南籍的甘若瑟神父(Jose Kang )未蓋完的教堂。1882年何神父耗資一千二百圓在羅厝建教堂及神父居所、道理廳,但此廳後來傾倒,1887年他再撥出一百四十圓建立新的道理廳。同年何神父前往台灣北部開教。何安慈神父之所以往北部傳教,與當時已在北部傳教活躍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內部糾紛有關。有些長老教會的信友與馬偕(George Leslie Mackey)牧師發生爭議,而至羅厝邀請天主教前來台北傳教。何神父先派人北上觀察,並獲得區會長良方濟神父的同意與指派,於1887年三月,在傳道師阿論先(Celedonio A-Lun-Sien)的陪同下到達州內(蘆洲),1888年成立和尚洲天主堂。1889年何神父在台北大稻埕新店尾(今日圓環附近)買地建教堂,一直使用到1905年。除了和尚洲、大稻埕之外,何神父也曾在滬尾(今淡水鎮)附近的興化店(今北縣三芝鄉興化村)開教。但後來派任此地的神父卻面臨到當地長老教會教友的排斥。何神父曾應小基隆(今北縣三芝鄉)庄長之請,舉辦了一次成功的佈道會。但此事過後,派去的傳道員仍常與當地長老教會信眾發生衝突。1905年雷賽逸(Blas Saez Adana)神父受命為廈門主教,他徵召何安慈神父為副牧,前往共事。1922年,何安慈神父在廈門逝世,享年六十九歲。他一生中有二十六年的歲月是在台灣傳道。
點閱數36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