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828
貿易活動與產業鏈裡的人群:英商德記洋行臺灣烏龍茶鼎鐘包裝商標-資源代表圖
臺灣的烏龍茶,怎麼在清代打入國際市場? 影片從這枚印有「FORMOSA OOLONG」的商標,帶我們看見臺灣茶在開港通商後,如何升級打入國際市場。外國資本的投入,加上「品牌化」的成功,不僅讓大稻埕成為茶葉產銷中心,更帶動了整個北臺灣的經濟起飛。
觀看次數15
修改日期:2025-10-23
貿易活動與產業鏈裡的人群:鹿港日茂行-資源代表圖
video 貿易活動與產業鏈裡的人群:鹿港日茂行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自家後院就是碼頭!一棟建築如何見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興盛光景? 影片透過「鹿港日茂行」模型,重現清代「對渡貿易」下商行的富裕榮景。這棟建築結合住家、辦公與倉儲,甚至將碼頭直接蓋在後院,連娛樂用的戲臺也一應俱全,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豪宅。從這座模型,我們得以遙想臺灣因貿易而富庶的黃金年代。
觀看次數16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繪本-海洋傳奇:利維坦-資源代表圖
video 海洋繪本-海洋傳奇:利維坦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中7-9年級
赫爾曼為了尋找父親,依循著海洋的聲音前往中央海域,遇見了遠古神獸利維坦,發現他的鮮血竟然變成金銀財寶,赫爾曼的家鄉越來越富有發展,但同時也漸漸遭受文明的汙染。
觀看次數13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繪本-悠游海洋牽罟趣-資源代表圖
video 海洋繪本-悠游海洋牽罟趣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小3-4年級
牽罟是一種具團隊精神、海洋友善、永續資源的傳統漁法,小海與同學參加體驗活動,不僅學習到牽罟的故事,還知道了「網」所代表的含意。
觀看次數20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實境-宜蘭定置漁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海洋實境-宜蘭定置漁網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小3-4年級
宜蘭東澳保留日治時期的捕魚方法定置網,是一種固定在海中的網架,藉由往下方的石碇、往上方的浮球撐起網具,能捕到的魚種根據季節有所不同。在東澳有特別的搶漁市集,定置漁網抓回來的魚到在地上,各自眼明手快挑選喜歡的魚秤重計算,就可以買回家。
觀看次數14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實境-海洋研究船的職業介紹-資源代表圖
video 海洋實境-海洋研究船的職業介紹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小3-4年級
海洋科學研究船上的載運人員分為研究人員以及船員,影片中介紹船員的類別、工作內容以及相關資格,請到時任工作人員分享工作的心得。
觀看次數15
修改日期:2025-10-23
領海(中文)-資源代表圖
web 領海(中文)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小5-6年級
海洋鮮聞教案與學習單-國中-領海(中文)影片位置:因材網→議題/素養→海洋教育
點閱數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實境-宜蘭傳統漁業工法牽罟-資源代表圖
video 海洋實境-宜蘭傳統漁業工法牽罟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小3-4年級
介紹宜蘭傳統捕魚文化,還有實際操作的側錄片段,讓大家能夠清楚看到傳統捕魚的過程,另外也採訪當地居民,讓大家可以了解牽罟文化的流傳,也希望透過影片讓傳統文化能永存下去
觀看次數173
修改日期:2025-10-22
地理-智慧漁業 精準掌握餵食、投藥量 漁獲更安心-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智慧漁業 精準掌握餵食、投藥量 漁獲更安心
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國小5-6年級
在氣候變遷與海洋資源枯竭的挑戰下,智慧漁業崛起成為糧食安全的關鍵。水產養殖擁有較高的飼料轉換率,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認為養殖漁業能以較少資源換得高效產出。傳統養殖面臨水質監控與餵食管理的挑戰,智慧化科技應運而生。運用影像辨識、感測器與AI分析,漁民能即時掌握魚群體態與水質環境,做到精準投餵與自動監測,減少勞動與風險。政府也積極補助智慧養殖設施,推動室內化與物聯網應用。這些技術不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用藥風險,也吸引年輕世代投入,為臺灣養殖業打造永續的未來。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2
再造歷史現場-第三章:關於眷舍|沙灣拾夢|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所包含的兩棟建物,其中113號官眷舍已全部倒塌,現場只留有原有建築之基礎部分以及原建築物服務空間之地坪、牆面、煙囪殘跡與塵芥箱。111號校官眷舍則處於嚴重漏水、局部傾塌之狀態。除了西側與南側大致上看得出原有形貌外,北側與東側因後期之增改建較難判斷出原有之形貌。在室內部分,地板與天花板已多處塌陷,隔間牆多處破損,甚至有木柱被鋸斷疑似遭到竊取,整體而言劣化情況相當嚴重。經多次討論後決議,僅針對111號校官眷舍以及再利用必要設施進行修復,113號校官眷舍以殘跡保存、清理方式進行修復。 修復內容主要包含「假設」、「拆除」、「基礎」、「牆體」、「地坪」、「屋頂」、「小木」、「蟲蟻防治」與「景觀」等工程。基礎工程主要施作項目為布基礎(裂縫修補、清洗整修)、磚束(新作、檢修)、犬走(整修)、排水溝(整修)、磚造洗石子階梯(檢修、新作)、通氣口(檢修、新作)、基礎地坪(新作)。其中現況磚束大部份狀況良好,僅有少數斷裂,以現況磚束修復為主。牆體原為小舞壁,經後期使用部份改為裝修木板牆,將牆體構造改為「筋違補強」,亦即木槢牆之作法,室外牆維持雨淋板形貌。 地坪設計主要包含企口木地板與鶯張地板(鶯張り)。其中鶯張地板為日式建築常見之木地板安裝方式,通常設於緣側處,特色在於經踩踏地板會發出如鳥鳴般之悅耳聲,修復工程同樣以此設計修復。屋架因長年漏水導致腐朽與白蟻侵蝕問題嚴重,故以全面落架方式進行修復。屋面瓦作以還原燒文化瓦修復,並搭配部分舊瓦留用。小木工程則包含硝子門、障子門、緣側玻璃窗、襖門、板戶、欄間、竿緣天花、玄關櫃、洗手臺、簷口天花、木製出回風口等。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09年(2020)1月竣工。完工後,不定期規劃了展覽、書店快閃搭配講座、導覽、走讀等活動,並開放民眾參觀,讓大家能夠一同感受古蹟華麗變身的新樣貌。
點閱數2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