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11
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國小5年級
滬尾是國際商港,載運茶、樟腦等貨物,滬尾海關的稅收豐厚,引來國際列強的覬覦,1883年12月,清法因為越南主權問題爆發戰爭,為了增加和清朝談判的籌碼,法國企圖佔領北台灣,希望取得基隆煤礦供應船艦能源,佔領滬尾港掐住豐厚的關稅收入,並可直入台北城。戰事起自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估領北台灣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法軍在滬尾之役遭遇挫敗,攻台策略受阻,影響與清廷談判籌碼。對滬尾居民而言,則是場前所未有的震憾經歷,留下一頁光榮歷史和足以傳世的共同記憶,也是清末台灣唯一勝戰。
點閱數22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達悟族的地下防風屋-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達悟族的地下防風屋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防風建築道館』,地下屋建造主要是為了防避寒冷的東北季風以及夏天颱風吹襲,早期的達悟族人運用智慧將主屋的結構建築,以下凹式空間型態建造,更厲害的是,地下屋籌建過程中是不需要任何釘子。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達悟族老祖先的智慧,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蓋地下防風屋吧!
點閱數1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日治時期,臺中市為解決用水問題,自1913年起於城市北郊鑿井取水,建立自來水系統,並於1927年完工。同年,取水區設為水源地公園,結合運動場與歷史建築湧泉閣,成為著名景點。戰後水源地變為眷村聚落,並隨著體專、臺中一中與圖書館進駐,轉型為文教重鎮。1976年,文英館落成啟用,為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由文學家陳千武倡議,並由永豐餘創辦人何永捐資設立,命名以紀念文英基金會。文英館融合現代主義建築風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管理,開放展覽使用,成為藝文推廣重要據點。
點閱數19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說左鎮好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說左鎮好故事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左鎮數位機會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年度由左鎮國小百年校慶議題為DOC文化面發展特色,將於左鎮區內向居民蒐集珍貴百年老照片,以數位記錄方式,豐富左鎮人文歷史,讓左鎮居民可以有機會看到左鎮的過去的輝煌與榮景及對照現在的景況;啟發左鎮區民眾對故鄉土地的重視,讓左鎮的文化得以延續及保存。
點閱數2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雅音樂創作營》馬武督,加油! ─ 曾純怡-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音樂創作營》馬武督,加油! ─ 曾純怡
關西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紀錄馬武督在地文化與民情。
點閱數25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馬場町刑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馬場町刑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馬場町刑場,目前改建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原址為日治時期日本陸軍設立之臺北練兵場,作為步兵操練與騎兵訓練的場所,後曾改為飛行場。1950年代民國初期,該地成為槍決政治犯的刑場,是白色恐怖期間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地點之一,確切人數難以考證,推估於1954年停止使用。為紀念在此遭難者,2000年將原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園內設有紀念丘與碑文,成為社會大眾追思與反思歷史的重要場所。公園象徵對人權與歷史記憶的尊重,也見證臺灣民主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
點閱數12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三層圳的上游,由白石陂、龍過脈陂、慈湖以及牛角湳陂等陂塘串聯而成,共同供應下游水源的灌溉,使得灌溉區域的稻田得以擴展。其中,白石陂與龍過脈陂更展現了獨特的塘涵水利技術,精準地調控著水量,映照著人類順應自然、與土地和諧共生的珍貴畫面。而新福圳其開鑿是由工程師們巧妙地利用天然地形,將遠在十多公里之外的水源,透過越域引水的概念,成功地將水流導引至新福圳1號池及1-1號池蓄存使用。新福圳正是這種因地制宜、永續利用水資源的經典範例。以歷史角度來看,清道光八年(西元1828年),三層地區便已開鑿了牛角湳陂,其後龍過脈陂與慈湖相繼落成。到了日治時期的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白石陂也經歷了重修。而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興建新福圳1號池及1-1號池。
點閱數13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八通關古道-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八通關古道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與關山越警備線,不僅是山林間的交通要道,更是台灣歷史發展與族群互動的見證。清領時期,在日本侵擾壓力與開山撫番政策的推動下,清廷開闢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竹山通往花蓮玉里,試圖連結東西兩地,鼓勵漢人開墾後山,然而因政局與維護不易,最終成效有限。日治時期,日本為徹底推行理蕃政策,沒收原住民武器,導致布農族反抗,進而引發大分事件。為圍剿抗日勢力,日人完成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並建成關山越警備線,透過道路與駐在所網絡,監控布農族聚落與活動。這些古道不僅串聯自然與人文資源,更訴說著台灣從清領、日治到現代的歷史轉折與原住民族的抗爭精神,具有珍貴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點閱數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為二十世紀初由農閒歌謠自娛發展出小戲形式的老歌仔,隨時代與生態變遷發展出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外台、劇場等不同的表演型態,伴隨臺灣獨特歷史社會脈絡發展,是為近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文化及戲曲劇種,更是保存臺灣音樂、語言、表演、戲劇等文化元素的載體。而歌仔戲後場音樂為歌仔戲表演藝術不可或缺之一環,其編制分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組合以弦管樂器為主,用以配合演唱曲調,武場樂器則以打擊樂器為主,用以調節表演節奏及烘托舞臺氣氛。
點閱數3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小米文化道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古老而深遠,他們將小米視為一種神聖的作物,不僅是收穫祭典上的聖物,更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小米象徵財富,像是布農族人曬小米的時候,小米曬得越多,越能顯是家族的富有。小米是早期原住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雖然是主食,但卻不是經常能夠吃到,小米對原住民族而言,是一種上天賜與的珍饈,不能用金錢衡量。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吧!
點閱數28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