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江地區曾是臺灣重要的鹽業產區,鹽工們憑藉天候、觀風察雨、運用太陽能進行天然曬鹽,展現出獨特的生活智慧與勞動美學。這些傳統技藝長期與地方環境密切結合,構成一幅人與自然互動的真實風景。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產業轉型,曬鹽產業逐漸式微,鹽田被閒置,鹽工的身影也逐步從日常生活中消失。許多與鹽業相關的文化記憶與地景價值面臨流失的危機。《風光鹽生》這部影片記錄了台江鹽田的歷史與鹽工的身影,勾勒出土地、產業與文化交織的故事。鹽田不只是經濟活動的場所,更是地方文化、勞動記憶與社區認同的承載體。影片呼籲社會重新關注傳統產業與地方文化保存,思索如何讓這段歷史在現代生活中延續與傳承。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素材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學習表現: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3d-Ⅲ-2 探究社會議題發生的原因與影響,評估與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2025-09-1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