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11
LOL 樂器開箱 || 史上最大樂器 管風琴 feat.潘天銘-資源代表圖
介紹國家音樂廳管風琴
點閱數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1
參考音樂-資源代表圖
web 參考音樂
蔡雅惠/市立中興國中國中8年級
作為音樂欣賞用
點閱數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1
愛動物 ~I talk to you-資源代表圖
web 愛動物 ~I talk to you
許倫菀/市立文山國小國小3-4年級
(一) 課程設計動機及理念1.藉由聆聽動物的叫聲引起學生學習動機。2.運用平板實施線上google雲端共筆實作課程,訓練學生節奏創作、歌詞編寫及情緒表達能力。3.結合環境議題,探討動物情緒的感知,引導學生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及表達想法。(二) 課程安排以一節課程為主,共分為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及綜合活動三部分,並運用平板登入google雲端進行線上共編。(三)學習與教學1.第二學習階段為技能基礎學習,以動物叫聲為音樂節奏教學主要概念,再結合表演藝術的聲音表現,進行簡短的表演。2.教師漸進式將教學內容結合於音樂及表藝學科中,適時引導學生並激發其表現。
點閱數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30
初音未來的奇幻旅程-資源代表圖
web 初音未來的奇幻旅程
陳雅文/市立光明國中國中7-9年級
教學目標1.學生能透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2.學生能透過閱讀和聆聽認識不同國家的樂器。3.學生能正確吹奏中音直笛。
點閱數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09
音樂與人權:正義之聲-資源代表圖
web 音樂與人權:正義之聲
王晟維/市立建國國中國中9年級
本單元以「音樂與人權」為主題,透過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帶領學生認識音樂如何成為社會運動與人權呼聲的重要力量。將運用智慧觸屏的多媒體展示功能(播放MV、標註歌詞與樂譜、即時互動提問),讓學生在聲音、文字與影像的結合中,提升對音樂的感受力與對社會議題的關懷。
點閱數5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9-20
觸屏申請教案-大、小三和弦的辨別應用與情感表達-資源代表圖
這份教案以八年級音樂課為對象,主題是大、小三和弦的情感表達。課程透過聆聽、比較與實際演奏,讓學生理解大三度與小三度的結構差異,體驗大、小三和弦如何營造明亮或陰暗的氛圍。活動包含「兩隻老虎」和弦變奏與馬勒《葬禮進行曲》欣賞,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與表達力。
點閱數4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9-18
玩樂之聲plus-資源代表圖
web 玩樂之聲plus
王政弘/國立高雄大學國小3-4年級
作業系統:Windows搭配載具:Meta Quest 2、Meta Quest 3、Meta Quest pro、HTC Focus 3、HTC XR Elite、HTC Vision「玩樂之聲plus」是一項結合自然科學與藝術(音樂)的VR教材,支援Meta Quest 2及HTC Vive Focus 3等主流VR設備操作。教材設計緊扣學生學習歷程,依照課程進度分為兩大主題單元,內容是有關認識海洋環境中的聲音與體驗操作不同國樂器並認識發聲原理。本VR教材為「玩樂之聲」的延伸教材,新增「海洋的聲音(海洋之聲)」與「國樂篇」兩關卡(前版本已有陸地上的聲音、「教室篇-管絃樂」、「練團室篇-打擊樂」與「禮堂篇-管風琴」),讓使用教材者能夠透過VR暢遊現實世界無法探索的深海進行聲音蒐集與觀念學習,揭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差異,並可讓他們認識與觀察深海生物是如何透過聲音溝通的。同時,學生可使用VR手把實際演奏與認識傳統國樂中會出現的樂器,如二胡、嗩吶、鑼等構造是如何發出聲音的,認識國樂(此指中華民族樂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文化,也可以成為溝通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橋樑。兩關卡除了體驗學習外,皆會安排增加課後挑戰,搭配學習歷程紀錄機制,讓學生自學或教師課堂導學都能夠完整運用本VR教材學習;學習內容方面,著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認知,以期本VR教材對學生之探究實作與創新思維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加助益。關鍵字:海洋、聲音的傳播、國樂器
點閱數289
下載數31
修改日期:2025-09-02
聲鳴樂噪~「蜂」管弦-資源代表圖
web 聲鳴樂噪~「蜂」管弦
曾恩慈/關廟區文和實小國小5-6年級
聲鳴樂噪~「蜂」管弦
點閱數31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點閱數30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南管」流傳在大陸泉州地區,以及隨著閩南移民前往的台灣、東南亞等地。南管音樂的特質,因固有的傳承制度,而使音樂的詮釋展演具有高度藝術性。南管音樂採用坐姿奏唱,且都有固定的座次,以琵琶為領奏,率先捻指起音,隨後簫聲加入,三絃、二絃亦自然溶入幫襯。從歌樂的角度看,南管以本嗓演唱,偏重在較高音域的聲腔表現,非常注重字音與音樂旋律的關係,尤其對發音、咬字、收聲的講究,及撩拍起落輕重的拿捏,充分保存中國傳統雅化系統的歌唱風格,而對泉州方言淋漓盡致的美化詮釋,更使得南管兼具民間俗曲歌謠的地域特性。惟南管音樂的古樸、典雅及高度藝術特性,在當前諸多館閣中,已有逐漸失傳之虞
點閱數29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