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278
地理位置-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位置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廣州居中國嶺南丘陵地區之南,此區除珠江三角洲外,皆為丘陵地形,故珠江三角洲為本區之精華,且為中國南部地方出入之門戶。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部,為中國南方對外交通之中心。此外,廣州面臨南海,也是亞洲、歐洲海洋航運的樞紐。
點閱數124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7-12-04
古埃及人的教育與娛樂-資源代表圖
web 古埃及人的教育與娛樂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書吏形成古埃及一個龐大的文官體系,擔任丈量土地、登記戶口、建立檔案、分配稅收等工作,地位高於一般百姓,不須負擔勞役雜務。書吏學校一般設在廟裡,練習用毛筆寫在木板上、紙莎草紙上、石灰石或者陶片上。訓練的時間長,旨在「教導無知的人通曉每一樣東西是什麼。」書吏雖然不算是統治階層,但是生活比一般民眾好得多,是貴族階級和王宮內部不能缺少的人物。古埃及人宴會時除了有豐富的食物之外,還有娛樂活動助興,例如:女樂師在旁彈奏樂器、漂亮的女舞者在現場跳舞。
點閱數607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07-12-04
法幣的通貨漲與金圓券銀圓券的發行-資源代表圖
web 法幣的通貨漲與金圓券銀圓券的發行
郭麗雯/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法幣發行後不久,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法幣發行量年年大增,幣值跟著急速下降。法幣一百萬元的購買力,相對於其實施初期的幣值,兩年後是四十萬元,十年後只剩一千元,戰後1948年國共鬥爭期間,只剩一塊錢了。1948年下半,因法幣已無法維持,政府乃於8月20日頒布財經緊急處分令,實行「金圓券」,規定法幣三百萬元或銀幣五角折合金圓券一元,但兩個月後,金圓券竟貶值80%,後更因發行額不斷擴大,物價隨即急劇上漲,幣值急速貶值。1949年,原來最大面額的一百元券已經不具發行意義,於是改印大鈔,面額從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一萬元、十萬元、五十萬元、一百萬元、五百萬元的不斷擴大,物價更是瞬息翻新。此時,金圓券的購買力已經完全喪失,國民黨政府只好在1949年7月3日公佈實施「銀元及銀元券發行辦法」,恢復銀本位制,並發行銀元券。但因人民對紙幣已經失去信心,過手不留,央行朝發夕回,不多久銀元券亦隨著國民黨政府的遷台而告崩解。
點閱數56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初二十六拜土地公-資源代表圖
web 初二十六拜土地公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古時候的每個月初一、十五,商人都會約定地點作交易,於是就逐漸形成了「市集」,在交易完成之後的第二天,就是初二、十六,為慶祝交易成功,便會宴請家人和工人,但是在吃飯之前會先祭拜土地公,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有豐盛的農作物或家禽,使他們有物可「易」,也感謝土地公保佑使他們交易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民生用品。「頭牙」是指每年第一次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也就是農曆二月二日,因為正月初二,正當農曆過年期間,所有神明都要回到天廷,所以土地公不在人間,而正月十六時,與上元節(元宵節)僅相隔一天,所以將每年第一次做牙定在二月二日,也就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最後一次做牙,就稱為「尾牙」。虔誠的人們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固定會祭拜土地公,另外每年有兩次更盛大的祭祀活動,一個為農曆的二月二日,這一天除了是商人們做頭牙之外,也是土地公的誕辰日;另一個是八月十五日,是土地公得道升天的日子。二月二日是春祭,祈求土地公保祐農作物生長順利;八月十五是秋祭,秋天收成之後,感謝土地公的保佑豐收,也就是所謂「春祈秋報」。這兩天,家家戶戶都會宰雞殺鴨,準備豐盛的祭品虔誠祭拜,也會在土地公廟前的演平安戲,又稱為 「土地公戲」。「安土地公金」就是在二月二日祭拜土地公祈福時,農人會以竹枝夾著金紙(土地公金),插在田中,祈求豐收。到了八月十五日會重複,以感謝土地公庇佑農作物豐收。「安土地公金」也稱為「安土地公拐杖」,民間流傳土地公是白髮蒼蒼的老伯伯,行動比較為不靈活,人們就以竹枝或蘆葦枝夾土地公金插在田地上,當作土地公的拐杖,而土地公金,則是作為答謝土地公之「禮數」。另一種說法認為「安土地公金」是土地公看管的標記,表示這塊田是土地公的管轄區域,就如同俗諺所說:「土地靈,虎豹不入境」,兇猛的野獸、妖魔鬼怪等,看到土地公金不敢隨便入侵,農作物自然可以豐收。
點閱數12084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07-12-04
台灣銀行與「(舊)台幣」的發行-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銀行與「(舊)台幣」的發行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政府隨即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負責接收台灣,並公佈「中央銀行台灣流通?發行辦法」,準備以「台灣流通?」取代日治時期所發行的通行紙幣。但是由於隨後中國大陸發生國共內戰,戰後復員未能順利進行,大陸金融體系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的困境;為了隔離大陸上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乃在台灣採取地區性的貨幣制度。又因為台灣經濟、政治、民情不同於中國大陸,加以中央與省的權力糾葛,台灣流通?終未發行。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20日台灣銀行經財政部核准,改組成立,仍稱為「台灣銀行」,並繼續取得紙幣發行特權。先發行壹圓、五圓、拾圓面值的新版「台幣」(現在稱為「舊台幣」),後因為通膨壓力,不斷提高發行的面值。這時期的紙幣上的圖案主題,是以「國父肖像」、「台灣地圖」、「台灣銀行」、「鄭荷海戰圖」等交替使用。其中的「鄭荷海戰圖」相當具有時代意義。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台灣通貨膨脹,民眾對台銀發放浮濫的舊台幣失去信心,台幣日益貶值,發行額大增,在無有效改革幣制之政策實施前,為了維持台灣貨幣體系的流通,台灣銀行特別發行「定額本票」與原有的舊台幣共同流通,面值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最後甚至發行壹佰萬圓面值的本票,台灣通膨的惡化程度可想而知。
點閱數75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四次航行的發現-資源代表圖
web 四次航行的發現
楊鎧銘/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西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他確信所到達的地方是亞洲大陸,因此他接著就是尋找傳說中的黃金王國,以及覲見蒙古大汗,遂先後進行四次的航行探險,對廣大浩瀚的美洲新大陸,作初步的探勘。第一次的航行,哥倫布發現了今天的古巴島、海地島,並且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拉那維達特(La Navidad,意為聖誕節)。第二次在1493年,只發現牙買加島,遭遇到殖民地的暴動,差點將新大陸上的殖民基礎破壞殆盡。第三次在1498年,這次到達了南美洲的北岸,發現了一些島嶼,收穫不大,然而哥倫布卻因為是義大利人的原因,未能得到西班牙人的信任,再加上新大陸並未如想像中是一個到處有金銀財寶的地方,哥倫布被剝奪殖民地總督的身份,喪失一切優寵。第四次航行在1502年,這次是為了尋找向西通往印度的航路,結果僅到達中美洲一帶,探險以失敗告終,哥倫布返回西班牙,抑鬱而終。哥倫布直到臨終前仍相信他所發現的就是亞洲大陸,而他只是未能找到通往中國與印度的航路而已。
點閱數46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北京大學-資源代表圖
web 北京大學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是光緒皇帝戊戌變法下的產物,原名為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近代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在中國歷史上民初時期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更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斯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源地,對中國現代史之影響實在是非常大。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透過以下作法建立北大自由校風:1.聘請教員摒除黨派門戶之見;2.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建立自由選系制度;3.設立研究所,誘導學生自由研究;4.鼓勵學生組織社團,促進學生課外活動;5.創辦刊物,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如:【新青年】、【新潮】,也因此促成「五四」運動的發生。而現在的北京大學更是中國的最高學府,繼續擔任培育傑出人才的搖籃。
點閱數2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隋唐時代華夷一家-資源代表圖
web 隋唐時代華夷一家
鄭字廷/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8年級
由於唐室不言「夷夏之防」,對外國文化的輸入採取放任的態度,因此域外文化在中國境內得以自由發展而不受排斥。自漢通西域以來,西域諸國特有的音樂、技藝便源源不絕地輸入中國,及至唐代,胡樂更為流行,甚至朝廷若干典禮所用的音樂,亦以胡曲為尚。胡食(葡萄酒、燒餅、蔗糖)和胡服也風靡於當時的貴族仕女之間。技藝方面如擊鞠(又名波羅球,類似今之馬球)、繩技等;舞蹈方面如拓枝舞、胡旋舞等,深受唐人愛好,皆自西域傳來,由此可以想見唐人生活的胡化程度。此外,唐室也任用胡人為節度使,掌管一地的軍政大權,唐玄宗時營州雜胡安祿山為平盧、范陽、河東三大邊鎮的節度使;突厥人哥舒翰任河西節度使;高麗人高仙芝任安西節度使等。唐室連重要的軍防交給外族人之外,在「安史之亂」後,也引進了李克用等沙陀人來平定唐朝中後期的內亂。可見唐朝不嚴所謂「夷夏之防」,這些外族也在與漢族生活之下,再度成為新的一個中華民族的支脈。
點閱數2497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07-12-04
西班牙的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西班牙的氣候
楊鎧銘/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西班牙的地域廣大,各地氣候不同,差異變化極大。北部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濕潤溫和;中部內陸地區屬於半乾旱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少雨;南部地區屬於地中海型氣候,氣候冬雨夏熱。冬季常達攝氏零下1?15度,夏季炎熱常高於攝氏40度,年平均雨量北部地區約為100mm,中南部地區則僅有35mm。
點閱數48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路德教派-資源代表圖
web 路德教派
黃立儀/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西元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後,激起一連串的筆戰。擁護販售贖罪券的教士,例如泰澤爾,在同年,寫了「一百零六篇駁論」(One Hundred and Six Anti-Theses)作為「九十五條論綱」的答辯。路德又寫了「論贖罪券與上帝恩賜」(A Sermon on Indulgences and Grace)回答泰澤爾,且挑戰意味濃厚地答道:「假使因為我所說的道理,使某些人的錢包受到影響,而稱我為異教份子的話,我會很不在乎這些人的咆哮,因為只是那些不懂聖經的人這麼說而已。」但,此時的路德其實並無意創立一個新教派,也沒有要脫離羅馬教會的意思,他只是堅持他認為對的事。路德在剛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時,思想體系其實並不完整,經過多次的辯論之後,路德的觀念更為清晰、融貫,與羅馬會的思想漸行漸遠。反對路德的人則意圖將他與波希米亞的胡斯視為同路人,指責路德破壞教會規則,並且強烈建議路德應受火柱之刑。西元1519年,擁護傳統神學的英格斯塔特大學(University of Ingolstadt)的教授埃克(Johann Eck)便公開要求與馬丁路德辯論,埃克高明的辯論技巧迫使路德同意韋克力夫、胡斯等人的宗教改革主張,同時承認自己的確是異端。這達到了埃克的目的,他隨即將此一辯論寫成報告,呈給教宗。1520年,路德陸續完成三本小冊子:《致日耳曼基督教貴族書,關於基督徒地位的改進》(To the Christian Nobility of the German Nation Concer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ristian Estate )、《教會的巴比倫之囚》(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of the Church)、《基督徒的自由》(The Liberty of Christian),這些小冊子在歐洲廣受歡迎,卻激起了教宗的憤怒。教宗決定以教會最嚴厲的處罰來制裁路德—發布「破門令」,意即將他逐出教會。路德的反應令教宗驚愕,路德在威丁堡大學的師生面前將教宗的詔令當場焚毀。1521年,教宗再對所有的新教徒發出破門令,路德與教宗正式決裂。為了解決日耳曼內部的宗教問題,1521年,新上任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Ⅴ)在伏姆斯(Worms)召開會議,他將路德等新教份子視同蛇蠍。會議上,路德重申聖經的權威、「因信得義」堅不屈服於教宗的精神鼓舞了新教人民,卻也招致舊教人民的反感。為了保護路德,支持路德的撒克遜公爵腓特烈將路德藏匿在瓦特堡(Wartburg),路德在這段時間內,將新約聖經翻譯為德文。1522年,路德眼見新教改革運動的分裂與失控,毅然決然回到威丁堡,領導宗教改革,他取消修道院,允許修士、修女、教士結婚,禮拜時也改採德語,路德成為真正的宗教改革領袖,這也是路德教派的起源。1522—1525年間,一群受到新教思想啟發的宗教改革極端派不斷煽動農民叛變,路德雖自稱為「農民之子」(Son of Peasant),但他反對暴力革命,支持政府鎮壓農民暴動,並在1525年出版了《反對殺人越貨的農民暴徒》(Against the Murdering,Thieving Hordes of Peasant)。但許多原本支持新教的諸侯卻不能茍同路德的行為,包括路德與一位修女結婚,身體力行反獨身主義的教義,使得不少日耳曼南部的諸侯重返羅馬公教的陣營,日耳曼境內從此有了新、舊教之分。新、舊教戰營分別成立「徐馬爾卡底聯盟」(Schmalkaldic League)與「天主教聯盟」(Catholic League),彼此對峙。在路德死後,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袒護「天主教聯盟」,並想要藉此消滅新教與擴張皇權,曾在1546—1547年間發動戰爭,但新教諸侯反對查理五世干涉宗教信仰,連舊教諸侯都反對他擴張皇權,查理五世功敗垂成。1555年,雙方簽訂「奧格斯堡宗教和約」(Religious Peace of Augsburg),尊重彼此信仰自由,路德教派從此取得合法地位,日耳曼北部及北歐各國如瑞典、挪威、丹麥等都相繼改信路德教派,路德教派成為北歐勢力最大的教派。不過,奧格斯堡宗教和約並沒有保障真正的宗教自由,一直到三十年戰爭(The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結束,才確保歐洲各地的宗教自由。
點閱數239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