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初二十六拜土地公
古時候的每個月初一、十五,商人都會約定地點作交易,於是就逐漸形成了「市集」,在交易完成之後的第二天,就是初二、十六,為慶祝交易成功,便會宴請家人和工人,但是在吃飯之前會先祭拜土地公,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有豐盛的農作物或家禽,使他們有物可「易」,也感謝土地公保佑使他們交易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民生用品。「頭牙」是指每年第一次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也就是農曆二月二日,因為正月初二,正當農曆過年期間,所有神明都要回到天廷,所以土地公不在人間,而正月十六時,與上元節(元宵節)僅相隔一天,所以將每年第一次做牙定在二月二日,也就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最後一次做牙,就稱為「尾牙」。虔誠的人們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固定會祭拜土地公,另外每年有兩次更盛大的祭祀活動,一個為農曆的二月二日,這一天除了是商人們做頭牙之外,也是土地公的誕辰日;另一個是八月十五日,是土地公得道升天的日子。二月二日是春祭,祈求土地公保祐農作物生長順利;八月十五是秋祭,秋天收成之後,感謝土地公的保佑豐收,也就是所謂「春祈秋報」。這兩天,家家戶戶都會宰雞殺鴨,準備豐盛的祭品虔誠祭拜,也會在土地公廟前的演平安戲,又稱為 「土地公戲」。「安土地公金」就是在二月二日祭拜土地公祈福時,農人會以竹枝夾著金紙(土地公金),插在田中,祈求豐收。到了八月十五日會重複,以感謝土地公庇佑農作物豐收。「安土地公金」也稱為「安土地公拐杖」,民間流傳土地公是白髮蒼蒼的老伯伯,行動比較為不靈活,人們就以竹枝或蘆葦枝夾土地公金插在田地上,當作土地公的拐杖,而土地公金,則是作為答謝土地公之「禮數」。另一種說法認為「安土地公金」是土地公看管的標記,表示這塊田是土地公的管轄區域,就如同俗諺所說:「土地靈,虎豹不入境」,兇猛的野獸、妖魔鬼怪等,看到土地公金不敢隨便入侵,農作物自然可以豐收。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9,372
下載數:12
點讚數:2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191.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