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資訊
領域:數學領域-數學
學習階段:國小1-2年級(一)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S-1-2 形體的操作:以操作活動為主。描繪、複製、拼貼、堆疊。
N-4-11 面積:「平方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S-5-2 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面積:操作活動與推理。利用切割重組,建立面積公式,並能應用。
學習表現:s-Ⅰ-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n-Ⅱ-9 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s-Ⅲ-1 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