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名與當地人們居住環境、歷史發展息息相關,而母語地名更是蘊含了在地特有的知識與視角,是學生認識自身生活環境最好的入門磚之一。但對於現今學生來說,如何使用母語講述自身周遭環境的歷史,也是一項困難但富有意義的挑戰。因此本教案設計一個一節課的學習活動,運用臺史博「母語地名網站」,以簡單的步驟引導學生嘗試撰寫一則母語地名小故事。學生將透過網站資料檢索、地圖定位及辭典比對,逐步理解地名背後的自然特徵與文化脈絡,並將其轉寫為母語表述。課程結束前,學生需完成一則100字左右的母語地名故事,並上傳至網站。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提升母語書寫與表達能力,更能建立對在地文化的敏感度與關懷,從而培養多元文化理解與敘事能力,為後續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資訊

著作權所有,僅供教育使用
教材
領域:語文領域-本土語(閩東語)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表現:2-Ⅳ-1 能運用閩東語講述在地故事。
領域:社會領域-歷史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地Ca-Ⅳ-2 鄉鎮市區(或縣市)地名的由來與變遷。
地Ca-Ⅳ-3 聚落地名的命名與環境、族群文化的關係。
學習表現:社3b-Ⅳ-1 適當選用多種管道蒐集與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
社3b-Ⅳ-2 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並檢視所蒐集資料的適切性。
地1b-Ⅳ-1 解析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相互關係。
社2a-Ⅳ-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發展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2025-10-2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