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跟著農夫下田趣-把自己吃的米,種回來
點閱數:2 次 下載次數:0 次
跟著農夫下田趣-把自己吃的米,種回來
web

「把自己吃的米,種回來」系列活動,讓大人小孩一起親身體驗從插秧、學習台灣傳統水稻的知識、米食文化到收成,共有五次,今天是第二天的活動。 李法憲有機農場的法憲老師同樣安排了讓大家收穫滿滿的體驗課程! 首先是高雄147水稻育種家吳志文博士跟大家分享水稻育種的過程及稻米的小故事,另外吳博士還教大家怎麼買米。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挲草 挲草是把下田裡外型跟稻子很相似的粺給拔除, 說是除草只對一半,還要讓要長出來的草、長不出來,才是把挲草做的完整。 【美食小神農】 這次活動連結了幾位長期鑽研米食料理的媽媽,一起做創意米食料理,它的背後用意是希望鼓勵家長多多利用在家備餐與用餐的時間與家人更多的互動,並藉由創意來提升食材的各種可能性,讓小孩開始期待在家用餐,讓大家能夠吃的健康也增加感情交流,同時增加米食料理,提高本土國產稻米的食用量,挽救本土農業未來的發展 這一次的米食料理課程有手工麻糬製作與花生米漿製作,都是本土在地食材的利用,除了現場指導大家操作之外,也是希望大家學起來回家可以跟小孩一起動手做,現場也準備搗臼,給大家操作,小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法憲老師從雲林載回一頭會耕田的黃牛,未來將延續牠耕田的功能,成為梓官區目前僅剩唯一一頭的耕牛,希望可以盡力保存農業文化,讓未來小孩對於農業的相關經驗不再只是停留在【聽說或傳說】,而是能夠親身體驗與經歷。
資訊

著作權所有
未定義
主動式
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Cd-Ⅲ-2 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
學習表現:3d-Ⅲ-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環境教育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2025-09-1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縮圖)種米.jpg (260.02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