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文化保存-新竹水道取水口
為因應市區發展與民生需求,臺灣總督府於1914年啟動新竹水道建設計畫,歷經波折後於1929年完工通水。水道以隆恩圳上游伏流水為源,透過集水井、唧筒井與唧筒室運作,將水抽送至十八尖山分水井,成為當時供水系統核心設施。取水口完整保留唧筒室與唧筒井,建築融合洗石子外觀與西洋歷史樣式,是日治時期重要的公共衛生工程。新竹水道取水口於戰後轉型為水資源展示館,結合歷史、建築與科普教育,透過新竹水道旅行圖、機械造型美與力等主題展覽,以及知水、識水、惜水、護水四大概念,強化民眾對水資源的認識與保護。設施融入紙船流放、攀岩滑梯等感統體驗,打造親子共學的新場域,讓百年供水系統成為寓教於樂的文化新地標。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育部委辦計畫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
Ae-Ⅲ-1 科學和技術發展對自然與人文環境具有不同層面的影響。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學習表現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5-05-13
點閱數:14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