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第五單元第3 課: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
此教育資源為桃園市龍潭區石門國民小學113學年度的公開授課教案,屬於社會領域的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這份教案由魏博彥老師設計,針對六年級學生,規劃四節課(160分鐘)的課程內容,其中第一節課(40分鐘)聚焦於「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的主題。課程採用多元教學策略,包含影片觀賞、課文閱讀、討論分享等方式,並融入海洋教育議題,旨在幫助學生探究宗教形成的原因,了解臺灣主要的宗教信仰,以及分析不同宗教文化的特色。教學設計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並透過PIRLS閱讀評量題組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授權資訊
著作權所有,僅供教育使用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學習表現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5-01-17
點閱數:16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附件四-教學活動設計單-113魏博彥-1223.zip (16KB)
(資源縮圖)圈圈.png (2M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