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vynnis tumifrons (黃鋤齒鯛)
學名:Evynnis tumifrons(黃鋤齒鯛)
俗名:黃犁齒鯛(黃鯛)、黃鯛、赤章、赤鯮
棲息深度:30 - 346公尺
形態特徵:與紅鋤齒鯛(Evynnis cardinalis)極為相似,其差別如下:1. 背鰭第IV棘長度不及第V棘的2倍(紅鋤齒鯛超過3倍);2.魚體新鮮時,體側散在些許的鈷藍色小點(紅鋤齒鯛則有數列縱向且顯著的鈷藍色點狀線紋)3.通常具有鋤齒鯛(紅鋤齒鯛退化而不顯著,甚至沒有)。目前本屬(Evynnis)的分類尚未完成,仍須再進一步研究。以前所記載之赤鯮(Dentex tumifrons)為黄背牙鯛(Dentex hypselosomus)或是阿部牙鯛(Dentex abei)的誤鑑。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水域,棲息深度在50-250公尺之閻。每年6-7月及10-11月是其產卵期。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主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尼,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北部、西部、東北部、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全年皆有產,但以初夏及秋季為盛產,是美味的高經濟價值魚種,可利用延繩釣、手釣等漁法捕獲,碳烤、油炸、清蒸皆可。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127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