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Entomacrodus lighti(萊特氏間頸鬚鳚)
俗名:賴氏犁齒鳚、狗鰷
棲息深度:0 - 3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形,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僅成熟雄魚頭頂具冠膜;鼻鬚掌狀分支;眼上鬚和頸鬚單一不分支。上唇中央部份具鋸齒緣,下唇平滑;齒骨具一犬齒,其餘齒小且可動。D. XII-XIII, 14-16; A. II, 16-18; P. 14; V. I, 4。背鰭具深缺刻,最後一棘小,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雌魚臀鰭第一棘埋入皮內;尾鰭鰭條分叉。體色橄欖灰,眼部有3條輻射狀寬黑帶,頭部下方有不明顯的Λ形淡紋,體側有6-7對黑色帶;鰭皆為灰黑色,背鰭第一與第二棘間鰭膜上方有一大黑斑。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岩石岸的潮間帶、珊瑚礁的浪拂區等,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泰國灣等。臺灣分布於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