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隍的信仰由來已久,根據《禮記?禮運篇》的記載:「天子大臘八,水庸居其七,水則隍也,庸則城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古代的皇帝在每年年底所舉行的八種祭神典禮中,「水庸神」的祭典排名第七,而「水庸神」就是「城隍神」。「城」就是「城牆」,「隍」則是指「城牆之前的護城河」。古代的人們認為,人民可以安居樂業,除了老天爺的保佑外,城牆和護城河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所以人們開始祭拜城牆和護城河,因此,早期的「城隍神」指的就是「守護城池」的神明。在古代時祭拜「城隍」是「天子」的特權,「天子」感謝城池護衛國家而舉行,一般的民眾是不能參與的,而祭祀的對象是一象徵性的小土壇,沒有神像也沒有廟宇。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07-12-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