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教改人士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升學壓力持續無法宣洩,肇因於升學管道的不足,故主張擴充學校數以解決學生升學壓力,希望能讓「人人有書讀」,「人人上大學」,主張「廣設高中和大學」。1994年時,全國各高中共177所,大學院校有50所,大學生人數有25萬多人;在教改團體的推動下,教育部開始廣設公立高中與國立大學,並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限制,大量增設私立大學,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改名科大,同時更增設綜合高中。在短短時間內臺灣的大學院校數量以倍數增加,至2006年台灣的高中已有318所,大學院校有147所,大學生人數為116萬多人,而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超過九成,也創下歷史新高。在「廣設高中大學」的原則下,高職的定位成為不可避免的討論焦點。教改人士認為,臺灣因為產業轉型,高職三年所學的訓練,已經無法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而在高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萎縮情況下,許多高職生只好選擇繼續升學的道路。對此現象,主張政府應該普設高中,縮減高職學校到百分之十左右。至2002年為止,高級職業學校已從原先的203校遞減為107校左右。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