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從氏族領袖之一到共同始祖
許多學者都注意到黃帝同時兼有兩種身分:某些家系的始祖與統一諸部族的帝王。戰國到漢代的古文獻中,黃帝的代表的時代是較複雜的晚近世界開始、或是文明的進程,另一個象徵意義則是以戰事征伐平定天下的帝王。在戰國文獻中,最常與黃帝相提並論的便是神農氏、炎帝。以炎帝來襯托黃帝,以炎帝時代的崩亂、原始、質樸、傳說性,襯托黃帝所代表的統一、文明、進步與歷史性,學者們強調的是黃帝「創始者」的意象。戰國到漢初,許多學者嘗試整合上古諸帝王,反映秦漢中國的政治統一以及「華夏認同」的明確化,黃帝逐漸得到一個特殊地位:主要征服者,以黃帝為虞夏商周的共祖結構中,他成為統治家族的血緣起點。司馬遷的《史記》整合了戰國末年以來知識份子對於上古諸帝王的記載。《史記》中記載夏、商、周三代皆為黃帝後裔,東周各國也出於炎黃後代。《史記》作為一個文本,它經過司馬遷蒐集、裁剪資料、編排書寫,成為有社會功能與目的的社會記憶,最後在政治與社會情境中被保存下來。黃帝是司馬遷心中第一個源始帝王,也是夏、商、周三代帝王家系的共同祖先,從此「黃帝」的社會記憶不斷的流傳,被後世不斷的追憶、重述與再製,而得到保存。知識份子在此基礎上,關心華夏之域、華夏之國,強化華夏一體的認同。唐代的《氏族譜》中,各名門氏族也大都自稱炎黃後裔。宋代以後,私修家譜之風興盛,家譜中重要的部分是「宗族源流」或「姓氏源流」,許多家族也都會寫上自己是黃帝後裔。到了明清,各宗族的源流依然都與黃帝、炎帝有關,明清時期許多學者熱衷編纂「姓氏書」,各宗族大多始於黃帝,幾乎當時中國所有的家族都納入黃帝後代血緣之內了。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72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7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