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58年8月克倫威爾逝世後,由其子理查.克文威爾繼位維護國主,其文雅善良但缺乏治國才能,繼位為護國主後,過去受到壓抑的英國國教信徒、騎士黨、被征服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等,都乘機起來要反抗,各種亂相相繼發生,1659年5月,一次軍人政變中,理查克倫威爾被迫退位。1660年4月,取得政權的滿克(George Monck)將軍召開新國會,還派遣使節到法國,與流亡的查理二世談復位的問題。查理二世聽從滿克將軍的建議,發表一項公開宣言,保證將來復位後,問題均由國會決定,人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遵守大憲章與權利請願書等。查理二世的宣言經過新國會的審查與同意後,新國會決定讓查理二世回國復位,同年5月,查理二世由法返國重登王位,這就是復辟(Restoration)。1660年的復辟,除了恢復查理二世個人的王位外,同時也代表許多事物的復舊,例如國會恢復原有權力,英國國教重新建立,騎士黨人重新得勢,跳舞與戲院重新出現。不過有許多舊事物也無法恢復,例如王室產業已被拍賣,王室經費從此須經國會撥款,革命前的「君權神授」學說也無法再提倡。查理二世鑒於其父被殺的教訓與自身流亡的痛苦,常抑制自己避免與國會發生衝突。故復辟後,國會比革命前享有更大權力,查理二世執政時,國會通過不少保障人民權利的法案,以1679年通過的「人身保護法」最為有名。查理二世復辟後,英國一度發生反清教徒的運動,克倫威爾許多措施被推翻,不過這種運動不久就衰落,有些正確政策仍然持續。查理二世流亡時的私人教授就是提倡專制學說著名的學者霍布斯,加上在法王表弟路易十四宮中居住頗久,長期耳濡目染下,讓他崇信專制學說和傾慕天主教。復辟後,國會控制國家財政,每年撥款給王室費用僅約120萬英鎊,查理二世負債累累。他曾向倫敦各金舖借過150萬的鉅款,後來無力償還,只能以各種藉口賴帳。1670年,查理二世為了重立專制王權、恢復舊教與解決經濟困難,背著國會和法王路易十四簽定「多維條約」(Treaty of Dover),合約中規定路易十四每年付給查理二世20萬英鎊津貼,若遇民變時法國即出兵支持,查理二世則應允在適當時間內公佈皈依天主教,並在外交上支持法國對西、荷兩國的作戰。查理二世簽訂了條約後,就積極部署英國改為天主教國家的工作,但是1672年享有王位繼承權的查理二世之弟詹姆士公開宣布相信天主教後,在政治上就引起軒然大波。在17世紀間,英國一般人對於天主教大多沒有好感,他們以路易十四為例,認為天主教就是專制政治的擁護者,他們用厭惡專制政治的心理厭惡天主教徒。當享有王位繼承權的詹姆士公開宣布信仰天主教,許多人就認為這是英國恢復專制政治的先聲,到了1679年,反對專制政治的議員就在國會提出拒絕詹姆士繼承王位的議案,稱為「王位繼承拒斥法」的議案。在國會提出後,經過激烈辯論,下議院獲得多數贊成通過,但卻遭上議院否決。「王位繼承拒斥法」雖未能通過,英國卻因此產生兩個黨派,贊成「王位繼承拒斥法」的人就稱為「輝格黨」(Whig),反對「王位繼承拒斥法」的人就稱為「王黨」(Tory),這是英國兩黨制起源。詹姆士只因改信天注教就引起政治上的軒然大波,查理二世心知,若想在英國恢復專制政治與天主教必定會激起民變,為了避免再度流亡國外,就暫緩下來恢復舊教的活動,直至臨死在病榻上才接受天主教的洗禮,真正成為天主教徒。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