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鑾披汶曾為了該親日政策付出作為戰犯的代價,然經泰國法院審判無罪後,即重整勢力掌握住機會重掌政權,此後,鑾披汶一改前政府准許華人移入政策,除了限制華人移入,也曾執行排華政策。在鑾披汶時代,其反中國、反共產黨而與美國相當友好,美國提供越來多的經濟與軍事上的援助,而泰國則成為美國在東南亞政策上最堅定的友邦。鑾披汶在1955年前往英美返國後,做出了部分政治開放的決定,1957年的議會選舉,鑾披汶靠著舞弊獲得大多數,其對手沙立(Sarit Thanarat)成功發動不流血革命成為總理,1863年去世,由他儂元帥(Thanom Kittikachorn)繼任。與美國過分的親密,招致泰國國內民族主義的抬頭,同時中國、北越也趁機教唆叛亂,1970年初美國開始與中國接觸,泰國國內群起議論,甚有在野黨領袖尋求訪中之可能,他儂元帥軍人政府不認同這種公開議論,1971年11月解散議會,恢復軍事統治,結果是招來人民的反對,於是在1973年開始短暫三年的憲政民主,其後則形成包裹著民主外衣的軍人統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