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越南、寮國、柬埔寨
日本退出越南後,1945年9月2日在胡志明領導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國際上卻無人承認,同盟國要求國民黨的中國進佔北緯16度以北的越南,以南則由英國佔領,其後南越由法國接管,1946年胡志明為了避免讓中國部隊掠奪越南,而決定讓法國人重回越南,原本與法國協議中,法國需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讓其擁有統治權利,法國人想要的是更多的控制權,而在1946年開啟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First Indochina War)。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獲得節節勝利,法國則是不斷潰敗,最後1954年越盟在奠邊府戰役(Battle of Dien Bien Phu)大獲全勝,法國決議退出越南戰場,其後在日內瓦會議上暫時以北緯17度作為南北越之分界,1956年越南舉行選舉解決統一問題。致力防堵共產勢力的美國並不贊同日內瓦會議決議之內容,但也表明不使用武力在這個問題上,但為了要防堵共產勢力,日內瓦會議舉行時,同時組成東南亞公約組織,在南越,美國則支持反共的吳廷琰,加強美國顧問團在南越的陣容,並提供援助。吳廷琰在1955年將南越獨立為越南共和國的獨立國家。吳廷琰雖然擁有美國的支持,但其鎮壓人民,將南越變成一個「準警察國家」,同時其支持天主教,壓迫到佛教徒,其後更進一步禁止佛教活動,使得反對力量越來越強大,其中以全國解放陣線(ULF)最為重要,北越並在背後提供資源。1963年吳廷琰被南越將領殺害,南越軍方爭奪權力,此時全國解放陣線更快速擴張佔領地,越了維護南越安全,同時因應1964年美國大選,越南問題被作為選舉議題,使得美國軍事介入的分為提高,8月爆發東京灣事件 ,促使美國投入戰爭,1965年中,正式將越南戰爭主導權轉移致美國,殘酷的戰爭造成當地嚴重的破壞,也為美國帶來重創,美國本身開始出現反對聲浪,美國人民紛紛要求結束這場「骯髒戰爭」,1968年美國定調要「光榮」撤離,1973年簽訂巴黎協定,美國逐步退出,戰爭將會「越南化」。197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發動最後攻勢,最後南越被接管,並且為了紀念胡志明的貢獻而將西貢改為胡志明市。法國人重回柬埔寨後,1946年賦予柬埔寨內政自由,但法國仍掌有司法、軍事、外交權。1953年國王施亞努(Norodom Sihanouk)突然發動「追求獨立的十字軍行動」,宣布其將流亡,除非他的國家獨立,這個行動獲得大多數國家的支持,1953年11月9日施亞努回到他的國家,柬埔寨脫離法國獨立。施亞努1955年更退位成立政黨,贏得國會選舉,在越南戰爭期間一直致力於使柬埔寨獨立,然而赤柬的活動成為其最大的挑戰,1960年代末開始對施亞努政府發動攻擊,1970年施亞努出國立即被罷黜,在外成立流亡政府,美國也侵入柬埔寨,戰爭結束後,赤柬(紅色高棉)控制政權,1975年成立柬埔寨民主共和國,此後柬埔寨政治動湯不安,赤柬更慘忍的進行種族滅絕政策,1978年越南大軍進攻,逐釐赤柬,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49年法國給予寮國有限的自治,忙於越南戰爭的法國,對於寮國控制較低,1952年寮國共產黨成立,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也使法國撤出寮國,獨立後的寮國歷經政權更迭,還受到鄰近戰爭的波及,共產黨在此勢力也節節升高,美軍曾積極與該國右派勢力對抗共產黨,最後於1975年12月,寮共掌權,成立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34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75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