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1年的中國仍舊持續著分裂的局面,明張旗鼓反抗南京的,除了中共之外,即為廣州的國民政府。粵方於同年7月下令討伐蔣介石,外交部長陳友仁赴東京謀求援助。9月初,粵、桂軍進向湖南,中央軍亦向湖南前進,此時國民黨又一內戰即將爆發。此後隨著日軍侵華的腳步逼近,中央也開始為了對日抵抗的問題,產生了阢隉,但地方上的軍人鬥爭卻未因此稍減。1932年,廣東有陳濟棠與粵海艦隊之戰,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與據有膠東的師長劉珍年之戰。而軍閥割據的四川,1929年曾有一次爭奪。1931年,劉文輝聯合據有重慶的劉湘共抗據有川北的鄧錫侯、田頌堯,劉文輝取得了省政府主席之位。1932年,劉文輝再與鄧、田兩人交戰,劉湘轉與川東的楊森援助鄧、田,1933年,劉文輝敗走西康。總計民國以來,四川大小戰爭多達四百八十餘次。同時據有貴州的周西成,1929年因滇軍進攻,兵敗身死。其後滇軍雖被逐退,但黔軍又自相殘殺,直到1934年才告結束。西北地區同樣陷入戰亂的陰影之中,並無寧日。1928年,甘肅回教的馬家軍,反抗馮玉祥,雙方進行屠殺,造成漢人、回民死傷慘重。1930年,馮玉祥反蔣失敗,退出西北,甘肅、寧夏、青海成為回教軍人的地盤。1934年,擁兵三萬人的孫殿英自察哈爾經綏遠進攻寧夏,遭到回軍與山西、綏遠軍的痛擊,孫戰敗離軍。另外在1930年,新疆哈密維吾爾人以不堪省政府主席兼邊防督辦金樹仁的高壓,群起反抗。金樹仁派兵圍剿,維吾爾人乞援於河西肅州的回軍將領馬仲英。馬仲英年紀雖輕,但卻大破金樹仁軍,擬囊括新疆,不料卻遇到具有同樣野心的盛世才。於是兩人展開了對新疆的爭奪戰,1933年4月,邊防督辦公署參謀長陳中等與白俄歸化軍指揮巴平古特發動政變,驅逐金樹仁,擁教育廳長劉文龍為省政府主席,盛世才為邊防督辦,而此時馬仲英仍未放棄地持續進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2010-06-1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