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的鐵路建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的不足。從十九世紀初開始,整個清朝財政出現了惡化的局面,為了因應國內動亂、對外戰爭旱災水患、鴉片輸入與白銀的外流,這些鉅額的花費拖垮了清朝的財政,同治時期平均每年的財政赤字已增長到1000萬兩。到了光緒年間,雖然政府收入增加,但是支出增長的更快,尤其對外戰爭的賠償、償還外國貸款,以及自強運動的支出等,使清朝財政面臨了更大的困境。從1874年到1911年期間,清政府對外借款為1.714億英鎊(當時1英鎊等於4.86美元),但到了1911年清政府垮台時,只償還了3230萬英鎊,這種以借款來償還以前貸款的方式,使清政府財政陷入了一個泥沼之中,並使民初財政也背負了沈重的包袱。從上述中國的財政情況來看,要興築鐵路光靠政府與民間財力根本難以成事,於是外人透過借款給中國興建鐵路,而取得路權。從甲午戰後到一次大戰爆發前中國興建鐵路的資金大多來自歐洲列強;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則轉為以日本資金為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