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漢時全民皆兵,規定男子一生要服兵役至少兩年,二十三歲開始服役,五十六歲免役。兵役內容分為「正卒」和「衛士」或「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為期一年。各地方就地理形勢,分別訓練各兵種,如車騎(騎兵和車兵)、樓船(水師與海軍)、材官(步兵)之類。每年八月,太守、都尉集合正卒舉行大檢閱,名為「都試」。郡國的「正卒」經過一年的訓練後,調往京師擔任「衛士」,為期一年。「衛士」分為「南軍」和「北軍」兩支,南軍是皇宮的衛隊,北軍是首都的衛戍部隊。南北軍全部合計不到七萬人。各地方壯丁輪流到中央充作衛兵一年,來回旅費由中央供給,初到和期滿退役另備酒席款宴,平時吃穿所用也不需私人花費,極為優待。「正卒」服役一年後,若非擔任「衛士」,則被派往邊郡屯戍,稱為「戍卒」,為期一年。服役期滿後,役男可返鄉務其本業,若國家有事之時仍有臨時召集,可視為預備兵。為應付實際需要,另有兼用募兵及選募的特別服役法。此乃因漢武帝用兵四夷,連年征戰導致兵源缺乏,是?募兵制之始,此後遇事常募兵以備征行。又有選募制,乃是選擇體力才智較一般人?高者,負責剿胡戍邊的任務。更有志願從軍制,由民間義勇志願從軍,每逢國家有征戰時自由報名,由於參加者多為家庭較富有者,故又稱?「良家子從軍」。漢代也要求人民必須服力役,稱為「更卒」,將全國壯丁按冊籍編定,每人每年為郡縣政府義務服役一個月,勞役不下於兵役。若自身不願去「踐更」(「上番」),也可改出一天兩百錢,繳給政府作為代替。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1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