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二戰前華人社團組織
19世紀的海外華人,大部分擁有濃厚的地方和家族觀念。移民在某一個地方立足,就設法將同鄉的人也遷徙過來,這種相互提攜的移民方式形成同鄉居住在同一地區居住的現象,也形成華人某些行業由某些地區同鄉所控制。地域和宗族觀念亦影響華人社團組織的組成。華人社團大抵可分為地緣、血緣、幫會、行會等四大類型,這些組織的概念雖來自於原鄉,但具體組織形式卻是海外華人社會的產物。1、地緣:如會館,或稱中華總會。會館是華人社會的最上層機構,其重要任務是維護同鄉的權益,對外抵禦外侮,對內調解糾紛。會館領袖以家長專制式的態度,管理下屬和下層組織。對於會館領袖而言,會館提供他們參與政治和商業的機會。會館的存在,無形中加強華人社會的畛域偏見,鼓勵一些人有恃無恐,惹事生端。但會館也有合作的一面,例如共同訂立制度,來處理華人社會的對外關係。2、血緣:如宗親團體與姓氏公所。以宗族概念為基礎,各房口是基層組成單位。3、幫會:海外華人的幫會起源於中國的洪門系統。19世紀下半葉,一些洪門份子不堪清朝政府的壓迫,跑到美洲或東南亞另謀發展。幫會成員背景相當複雜,其宗旨雖然是團結互助、支持正義,但往往成為娼、賭、煙的集中地。各幫會之間也常為了自身利益,發生堂鬥的現象。但堂鬥不只牽涉幫會,有時對立的兩方是地域與宗親團體。4、行會:保護同行的經濟利益,如紐約地區的華人洗衣館工會。這些行會也積極向居留國爭取改善華人工作的權益。其它的文化、教育和休閒的組織亦不少。一些涉及華人音樂、戲曲與武術的文化組織,有時也與政治掛勾,為社區或中國的政治事業賣力演出。海外華人對中國的政治關懷,也常藉由戲劇表演方式,來籌募款項資助中國的政治行動。在20世紀初期,一些西方流行的運動亦開始廣受海外華人的歡迎。在基督教青年會廣泛建立以後,加拿大一些華裔青年,拒絕非華人操縱青年會,便設立自己的基督教青年會,由華人自行管理。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8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9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