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東漢的募兵風氣與中央武力的衰退
經歷了動盪的新莽王朝後,重建漢家天下的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了恢復殘破不堪的社會活力,只得放棄戰國以來的徵兵制度,改用招募的方式來組建軍隊。東漢時期的募兵方式大概可分為常募以及臨時募集兩類,中央與地方軍隊大多就是常募之兵,一旦入伍便終身為兵。臨時募集的則是遇到有緊急情勢時,用「桴鼓」(即戰鼓)急募軍隊,戰事結束後,便將這些士兵遣散回家。而且募兵的對象也不限於一般平民,還包括了囚徒與外族,來進行邊疆地區的防衛。東漢的將軍制度有所變化,它可分為征伐將軍、中朝將軍以及名譽將軍三類。此時的征伐將軍是指實際領軍出戰的將軍,遇戰而設、事罷則廢,與西漢時的將軍制度大抵相同。中朝將軍則是指不領兵出征,僅在朝中參預機要的將軍,這些將軍往往由皇室外戚所擔任,位高權重,已非單純的軍事長官。名譽將軍則是皇帝為了表彰他所信任、但礙於其出身又不便授予實際職位的人,特別賜贈的官銜,因此這類頭銜多是贈給皇帝寵信的宦官。中央與地方軍的編組差異,是兩漢兵制最大的不同之處。西漢時中央軍質量皆遠勝地方軍隊,形成一股中央「居重馭輕」的力量。形式上東漢的中央軍仍然為南北軍制,但改用募兵的結果,作為主力的北軍不但規模縮減,且因兵員多來自京師附近的遊惰子弟,戰鬥力已大幅下滑。相對中央軍力的下降,東漢郡太守所統帥的地方武力則有上揚的趨勢。究其箇中緣故,也是在於徵兵廢除後,地方郡守為了維安、防衛的需要,必須組建一批批長屯於地方的專業軍隊。這批軍隊逐漸由地方郡守所掌控,脫離了中央的控管。到了東漢末年民變四起之時,這些郡守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擁兵自重,轉成互爭天下的軍閥。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4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7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