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914年以前社會主義的建立
1820年代到1830年代,在英法兩地出現的「社會主義」(socialisme)一詞,係指相信個人和群體之間的利益是相容的政治理想者,企圖憑自己的想像,設計出一套制度,來取代當時自由主義的政治風氣;想辦法實際建立出所設想的理想小社區,期待能掀起一股仿效的風潮。底下介紹兩位社會主義先驅人物:巴貝夫與米西列。巴貝夫(Gracchus Babeuf 1760-1797)的平等主義(egalitarisme):出生於新教徒家庭,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抗爭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平等,主張土地集體使用。督政府執政時期被捕入獄,在其抗辯中引用盧梭的話『人膽敢擷取比自己所需還多的東西,而別人卻餓得快死,這真是可惡至極』(1758)。體現巴貝夫理念主張的《平等者的密謀》計畫(Laconjuration des egaux),曾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的工人階級之間再度盛行,流亡於巴黎的德國社會主義者組織的「正義同盟」(League of the Just)也受此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巴貝夫的主張和行動為共產主義的先驅。在法國追隨巴貝夫的的平等主義之人,包括布朗基(Auguste Blauqui 1805-1881)、二月革命後在巴黎成立的聯合政府中的布朗(Louis Blanc)。另一位著名的歷史家米西列(Jules Michelet)在其著作《人民》(Le Peuple;Histoire de la Revolution francaise)一書的前半部<論奴役與怨恨>描繪當時工業社會裡的各個階級,以及社會的經濟網絡:「農人永遠欠錢莊或律師債務,而且擔心土地被剝奪,他們羨慕工廠的工人;工廠的工人成天被機器束?,時間上又不自由,他們羨慕商行的夥計;但是商行的夥計屬於他們的主人,是僕人也是工人,他們羨慕布爾喬亞(中產階級);但布爾喬亞們也不輕鬆,特別是製造商,他們擔心貨物賣不出去,又要監督他們的雇員,怕他們怠工,兩者遂形成對立的局面,互相怨恨。商人呢,他們有顧客的壓力,顧客總想占他們的便宜,而他們想占製造商的便宜,希望弄來的東西物美價廉,他們的處境最為尷尬,必須對顧客必恭必敬,由要防同行的競爭,大家互相怨恨。至於公務人員,待遇微薄,卻又要努力追求尊嚴,他們不斷換工作環境,一方面要和商人一樣,必恭必敬,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自己的政治和宗教觀點和當局有所牴觸。最後,中產階級可以說是最缺乏公共精神的一群,他們的立意永遠和資本家互相掛鉤,另一方面又害怕共產主義份子,他們和群眾保持一定距離,把自己關在自己的階層之中,在偌大的房子當中,僅僅關住自己,陪伴他們的是空虛和悽涼。」巴貝夫與米西列兩人所展現出來的思想風貌,體現了早期社會主義者的關懷與抱負。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97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2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