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年的職棒賽季,就採北中南等各地輪替進行的方式。不論到哪一處,只要有職棒比賽進行的地方,總是吸引著不分男女老少的觀眾進場看球。單是職棒元年的上半季,台北立棒球場就曾經出現過一萬四千名觀眾滿場的場面;不久後作為帶動觀眾情緒用的「波浪舞」也出現在球場上,成為中華職棒比賽時的註冊商標。這些熱烈的迴響不但可以說明職棒甫一開打就造成轟動的現況,也震撼了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該年7月22日在台北市棒球場舉行的首屆職棒明星賽,甚至還邀請到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親自主持開球儀式。職棒發展至1997年,入場觀眾人數已經突破千萬人次。聯盟的球團數也由創始的四隊陸陸續續增加為七隊;1993年時報鷹隊與俊國熊隊挾著巴塞隆納奧運銀牌的光環加入,還有1997年的和信鯨隊(後改名中信鯨隊)。同時也因棒球風氣興盛,使得各級棒球隊的數目也不斷增加;另外各企業行號亦以慢速壘球作為員工聯誼、運動的主要項目。社會大眾透過每年各地超過百場的職棒聯賽,以及媒體、雜誌專業報的報導之下,對棒球技藝、棒球文化、歷史傳承等能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使其完全融入台灣人民的生活當中。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