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辛亥革命中的商人
清末立憲運動時期,許多商人積極參與國會請願運動、收回路礦利權運動以及抵拒洋貨活動等,加上上海商務總會的動員力,使許多論者認為清末的江浙商人已有相當的政治覺醒。但是清末的上海不但是中國的經濟重心,也是政治思潮的中心。由於受到租界外人的影響、新思潮的宣傳、民權自治的觀念與革命黨人的滲透,使上海商人對於政治的敏感度較高。此外,清末紳商界線模糊,許多投入實業界的退職官宦和接受新式教育後返國的留學生,往往具有較多的政治知識與理想,與普通商人並不相同。清末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商人,大多不是一般商家,而是如張謇等立憲派成員或沈曼雲、李平書等革命黨人。而一般的中小商人,因受限於知識與在商言商的利益考量,大多不願涉及政治。商業的存在有賴於穩定的社會,但革命卻是以破壞為主,與商業的本質矛盾,因此絕大多數的商人是反對革命的。許多時候可能不是恐懼革命軍,而是擔心社會秩序破壞及商業。因此對於秩序的威脅,商人本能的反應是抵制,但如果情況已無可挽救,他們便會將革命限定在秩序的範圍內,以減低損失。因此,對江浙地區的許多商人而言,所謂的「革命」只是按革命黨人的要求,在店面前掛起一面白旗表式擁護。他們參與革命多為情勢所迫,革命爆發時所動員的商團,以及地方性商人武裝都不是以革命為目的,而是為了確保地方安全,維持地方治安。而商人參與地方臨時政府,也多是出於保全地方秩序的考慮。商人參加新立的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提供軍餉,但是這些商人大多疲於應付,大局稍定便紛紛求去,可見商人在辛亥革命的被動角色。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70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74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