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全盛時期:金瓜石礦區似迷宮
總面積不到五平方公里的金瓜石礦區,地下坑道交錯縱橫竟長達六百多公里,比臺灣最北端富貴角到最南端鵝鑾鼻(約394公里)還長1.5倍。本山礦脈是主要金礦開採重心,共有九個坑,日治時期從海拔560.5公尺處開鑿第一坑,逐漸往下開採,直到海平面底下的八坑和九坑,坑道最深達海平面下132公尺。其中本山一坑到三坑的坑道已經在1978年後的露天開採時期被挖除。礦區內主要的運輸用坑道稱為「本路」,較為寬敞,可安置電車礦車軌道(日治時期則用馬匹拉動連結礦車出坑);兩個主坑道之間大約每四十公尺,便會間隔一個次要的水平坑道,稱之為「中段」,為真正採礦的位置,鋪設人力礦車專用的鋼軌。另外,主坑道與各中段之間,設有垂直的「豎井」或「斜坡道」相互連結,可做垂直升降運輸,所以在金瓜石的本山坑道中,第一到第九坑可說是坑坑相連,貫穿全山,有如錯綜複雜的地下蟻穴。這些複雜的坑道都是為了系統化且高效率運輸金礦砂而規劃出來的,運輸礦石的步驟則是先將中段開採的礦石人力推送到豎井,拉到主坑道,經由運礦電聯車送出礦坑。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43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66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