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台灣金銅礦物局接手
1945年8月14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接收人員陸續抵台,原屬於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的金瓜石礦山,因應秩序與經營需要,列屬於國有財產,於該年11月派員監理與接收工作,約一年期,直至1946年11月才結束監理接收,並成立臺灣金銅礦物局籌備處,負責後續復工之相關事務。在這段過渡期間,經濟蕭條,九份、金瓜石掀起一陣盜金風潮,盜金客俗稱「散花仔」,帶著武器和工具,大膽入坑公開私採,採得礦砂經土法提煉,以回收黃金,造成黃金黑市交易活絡。金瓜石礦區改歸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管轄,成為國營事業機構,由臺灣金銅礦物局籌備處負責修復礦區坑道、運輸系統、被炸毀的選礦場及相關設備,並興建煉金廠,1946年開始積極恢復開採。另更改日治時期的礦坑坑名為「平巷」,例如本山五坑改為本山五平巷。最初三年,因市場金價看好,仍以金銀生產為主,日產量約五百公噸。1948年正式改組為「臺灣金銅礦物局」,分設十個部門及四十一個單位。1949年臺灣幣制改革,實行黃金管制政策,1951年下令禁止黃金自由交易,但在物價指數上漲的壓力下,產金成本相對提高,即使金瓜石產金均由臺灣銀行統一公定價格收購,仍然不敷生產成本,需另行開發銅礦開採及選煉工程。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64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665.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