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17年的二月革命,雖然成功推翻沙皇政權,然而,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政權的基礎相當薄弱,支持成立立憲政府的中產階級人士,與主張無產階級專政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在臨時政府的各項政策上,出現許多矛盾與衝突。同時,臨時政府又同意繼續加入協約國(Allied states)陣營,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1914-1918),對外作戰的重擔,再加上國內社會問題的困擾,引發人民普遍的不滿,臨時政府的威信大失,造就了布爾什維克發動革命,奪取政權的良好機會。1917年10月,列寧(Vladimir Lenin,1870-1924)秘密返回聖彼得堡,在布爾什維克的會議中,決議進行武裝革命。10月23日,兩萬多名武裝的工人與士兵,發動攻擊,佔領聖彼得堡市內各個政府機關與重要據點,完全控制全市;總理克倫斯基(Alexander Fyodorovich Kerensky,1881-1970)男扮女裝出逃至美國大使館,臨時政府退守至冬宮(Winter Palace),依靠少數的士官生軍隊據守,進行最後的抵抗。10月25日晚間,在巡洋艦阿芙樂爾號(Aurora)的炮擊前導下,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軍隊開始攻擊冬宮,經過數小時的戰鬥,擊潰臨時政府軍,成功佔領冬宮。十月革命的成功,宣告俄羅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就此誕生。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2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