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工商業的發展
明清時代因長期統一、人口增加、農工進步,加上大運河的疏通、漕運便利,以及白銀的輸入,商業相當發達。一時商業市鎮紛紛興起,尤以江南市鎮成長最快,這些商業市鎮,主要以經營布帛及米糧的貿易為主。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產品和原料作物的生產地等不同地區之間的專業性商品流通,也逐漸出現。就明代中業而言,當時較著名的工商業都市,首推江南的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其次是沿長江和運河兩岸交通較為發達的口岸。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市鎮,如蘇州的盛澤鎮,以生產絲綢聞名。明初江南地的手工業以紡織業的發展最為突出。明清江南紡織業主要由棉紡織業和絲紡織業兩大部門組成。其中又以棉織業最為發達。明清江南棉紡織業已成為許多農家婦女的重要副業,但在棉紡織業最為集中的松江、太倉、蘇州等地的市鎮,農婦所從事的棉紡織生產已不能說是副業生產,而開始出現專門的生產戶,到了清代中期,棉紡織業雖然還主要仍是農村工業,但其生產的最後階段(即棉布加工業)也越來越集中到城鎮。江南的松江、蘇州、杭州,逐漸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其中尤以松江為最著名,有「衣被天下」之稱。在明代,江南的絲織業還未完全脫離農村副業的特點。直到明末,絲織業生產在江南蠶桑地區的農村中還頗為常見。到了清代,絲織業轉移到了城鎮。在專業化的絲織業城鎮周圍農村仍有一些農戶從事絲織業生產,但一般而言,他們的工作大多只是絲織業中比較次要的工作(如紡絲等),並主要是為城鎮絲織業服務。明代中葉後的江南,特別是蘇松杭嘉湖地區成為全國的綢布生產中心,生絲、絲綢和棉布的商品生產進入了興盛期,農家經濟不再僅靠田畝所入,經濟作物的種植、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所得成了農家經濟收入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比重日益上升。明中葉以後手工業的發展,興起不少專業市鎮。這些市鎮中,有原先是偏僻的鄉村,由於產業的蓬勃,而發展為市,再發展為鎮。例如在明初只是五六十戶人家的蘇州府盛澤鎮因為絲織業而發展,到了十六世紀中葉,居民、商人漸增,當時已有數百家以絹物為業的「市」出現。到了明末,盛澤鎮的居民都以絲織為業,鎮上紡織機的聲音徹夜不停,街上排列著千餘家的紬絲牙行,而被稱為吳中第一大鎮,到了清代康熙年間,更成為一個萬戶以上的大市。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48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14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