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浪漫主義熱情而奔放的想像,包圍著中產階級,他們需要英雄,鋼琴家不再是有造詣的音樂家,而是鍵盤的騎士,全歐洲的音樂家都群起效尤滿足這個需求。新的聽眾群中最熱中鋼琴家。19世紀前期,鋼琴幾乎遍布歐洲每一個富裕的家庭,是樂器也是社交生活中的一部份,演奏鋼琴是社會上有教養女性的必備才藝。巴黎(1795)、倫敦(1822)建立新的音樂學院,許多音樂家靠公眾音樂會謀生,旅行演奏家的時代開始了。當時旅行演奏並不容易,因為歐洲鐵路系統在1840年才建立,速度緩慢又耗費精力,冬季更是困難,音樂廳很少,其他資源更為缺乏。但當時的表演標榜華麗,每一個演奏家都為效果鋪張而極盡所能,鋼琴家之間也充滿激烈競爭,成功的鋼琴家擁有許多狂熱的聽眾。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生於匈牙利,其父為貴族莊園的管家,會演奏多種樂器,從小指導李斯特,9歲李斯特第一次公開演奏,其風采、琴技獲得好評,李斯特演奏時「飛舞的手指」立刻成為其標記。李斯特被視為莫札特的化身,到法國、英國等歐洲等地演奏時,他立刻受到當地貴婦的歡迎,女性問題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問題。在白遼士(Hector Berlioz,1803-1869)的影響之下,李斯特下定決心擴大鋼琴的編制。之後,李斯特在維也納舉辦了十場音樂會,無論到何處他都受到最大的讚譽與歡迎,女性聽眾聽到他的演奏會尖叫並昏倒,成為當時的超級明星與大眾情人,「李斯特熱」提高了當時鋼琴家的地位。在多次婚姻失敗,女兒又死於分娩,李斯特在1862年思想開始轉向宗教;1865年在天主教會中發誓終生信奉天主教,改頭換面後的李斯特,身穿黑衣,儼然一位獻身的神父,但外界對他聖樂的評價並不高,認為太前衛。獻身宗教的李斯特不久又打破了獨身的原則,證明其父親死前的擔心「我擔心你和女人」。李斯特生命末期將時間分給羅馬、威瑪(法國)、布達佩斯三地與音樂、宗教、愛情三種事物,當1866年他前往貝魯特的途中,因為敞開車窗欣賞月亮,到達貝魯特就因感冒病發肺炎而逝世了。李斯特16歲定居巴黎,受到雨果、拉馬丁等浪漫主義文藝家思想的影響,創作活動帶有民主主義的傾向,與匈牙利民族解放運動相關,積極嚮往中產階級革命。在音樂上,他主張標題音樂,創作交響詩體裁,使交響詩的創作風格席捲當時歐洲各地,受帕格尼尼影響創作19首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鋼琴上製造管弦樂效果,開拓鋼琴的音樂表現力,李斯特的鋼琴曲早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李斯特小時常觀看吉普賽舞蹈表演,躍動的場面深深地打動他,又受到匈牙利民歌、羅馬尼亞民間音樂的影響,成為創作《匈牙利狂想曲》的直接原因。這19首《匈牙利狂想曲》都是以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大部分作品都趨於安靜祥和的曲調,甚至有些片段帶有莫札特清新醇厚的感覺。李斯特在19世紀建立炫技性、風格華麗的演奏典範,已臻化境的鋼琴演奏技巧獲得人們的敬佩。不但充分發揮鋼琴的音樂表現力,並為狂想曲這種音樂體裁建立傑出典範。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1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