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中」美建交、台美斷交
1975年南越淪亡,美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信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國內的保守力量抬頭,日趨困難的中美關係露出曙光。1976年共和、民主兩黨的政綱表明支持中華民國,共和黨政綱還特別強調美國必須信守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義務。然而,兩黨也都主張與中共「關係正常化」。1977年3月,美、蘇的限武談判受挫,卡特決定轉向聯「中」制蘇。於是,美國對「中」政策急轉直下,不斷犧牲中美關係作誘餌:關閉臺北美國新聞處圖書室;給予中共有限制的「最惠國待遇」;出售探採石油用的儀器給中共,且不反對北大西洋盟邦出售高性能武器給中共;停止中美經援協定;拒售F4飛機給中華民國;繼續自臺灣撤軍,撤減駐臺機構。此時蘇俄與亞非國家結盟,增強對中共的包抄。因此,中共亦欲改善與美國的關係。1978年12月16日,中國總理華國鋒與美國總統卡特共同發表「中」美建交公報,指出兩國將於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建立外交關係,並於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館。美國承認中共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知悉(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國重申上海公報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強調雙方均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反對任何國家或集團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公報發表前7小時,美國國務院命駐華大使安克志(Leonard Unger)向蔣經國總統報告此事。白宮在發表公報後,聲明將於1979年1月1日和臺灣斷絕外交關係、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於4個月內撤出在臺軍事人員。其後仍與台灣保持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但不具政府關係與外交關係。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76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096.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