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育王(Asoka,B.C.274-232,)是第一個有完整資料的印度統治者。從邁所南部到阿富汗西北,到處遺留著他的石碑銘刻和紀念石柱。統一印度大部份地區(印度第一次出現幾乎統一的國家),國勢強大,國土達中亞。社會及經濟組織與管制很嚴密,並且維持強大的軍事力量(據說有70萬軍隊,9000頭大象和一萬輛戰車)與柯迭耶( Kautilya《有人稱之為印度的馬基維里( Machiavelli)》)的思想有關。性情原很暴戾,即位後第九年,率軍遠征羯陵加,在激戰後征服此地。根據阿育王自己的敘述:「有15萬人被俘虜,10萬人戰死在這場戰役中。」這場血淋淋的戰爭改變了阿育王的一生。由於受到佛教教義中戒殺生的影響,他誓言不再戰爭,並把他的一生及其帝國的資源奉獻於宣揚佛陀的教誨。改信佛教後,廣行仁政,到處豎立勸善規過的石柱,愛民如子成著名的仁君。他組織一個宣傳佛教的團體,此團體走遍整個印度半島及錫蘭,可能也傳到東南亞、西亞、北非、東歐等;希臘城邦的貴族曾接見這些來自印度的佛教僧侶。由於阿育王的努力,使佛教不僅只是印度的地區性宗教,也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從前他因擁有一大帝國為傲,而今則因宣揚佛教而備顯榮耀。從阿育王的碑文中反映出其王者風範和人道胸懷。他從不厭倦對改善百姓物質和精神上的努力,而且不只是傳教,也實踐宗教寬容的精神。對於發展印度的建築和藝術有卓越貢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6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