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及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發展成節日並流傳至今。時間約在陽曆12月22日前後,故有「冬至十日陽曆年」之說。冬至代表著冬天到來之意,古人將冬至視為節氣的開始。古人對冬至很重視,被當作一個大節日來慶賀,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于唐宋而相沿至今。漢朝將冬至稱為「冬節」,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中國北方在當日有吃餃子習俗,南方某些地方則吃湯圓,在台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另有較大的湯圓,內有芝?、花生、鮮肉等內餡。吃湯圓有象徵「添歲」之意。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地1a-Ⅳ-2 說明重要環境、經濟與文化議題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