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清代士紳的學風
清代以後,學術發展轉向考據學。其原因也是由於程朱、陸王兩派爭執不下,因而求之於儒家經典的探討。例如陸王一派常引用《古文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語。尊程朱的學者閻若璩撰《古文尚書疏證》,證明古文尚書為偽書。而尊陸王的學者毛奇齡又撰《古文尚書冤詞》,證明「人心惟危」等十六字非偽。由於閻、毛二人在古文尚書問題上的爭辯,使得學術研究走向考據,這是清初考證學和宋明理學的內在關連。到了清代中期乾嘉時代,考證之學已經成為風氣,學者僅為考據而考據,程朱、陸王的爭論已不再是考據學者關心的問題了。對於儒家典籍的考證,許多作品收於《皇清經解》、《皇清經解續編》、《通志堂經解》等叢書之中。關於史學方面,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趙翼《廿二史劄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可為代表。然而清代的考據學雖盛,對於現實的國計民生問題卻甚少關心,成為一種故紙堆中的學問。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6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81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