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以袁紹勢力最大,袁紹的家族號稱「四世三公」,是典型的累世官宦之家。與袁紹顯赫的背景相對的,則是曹操出身宦官之後。然而官渡之戰袁紹敗死,曹操統一了北方。雖然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敗於孫權與劉備聯軍,但曹操仍然鞏固對中國北方的統治,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於是士族與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之間的關係,成為三國政局變化的重要因素。曹魏方面,曹操因出身宦官之後,常為士族所鄙視,然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中央政府自居,士族亦不得不委曲求全。曹操對待士族,雖然加以籠絡,對於不附己者也加以迫害,如荀彧被貶逐而憂死,孔融被誅殺。曹操死後,曹丕依陳群的建議,制訂「九品官人法」以保障士族的特權,士族如陳群等人則支持曹丕篡漢稱帝。但士族對於曹氏政權的支持,仍然有限。廢帝曹芳時,士族轉而支持司馬懿發動政變,曹氏政權成為傀儡。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終於在士族賈充等人的支持下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蜀漢方面,劉備入蜀建立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巴蜀士族多遭壓制,因此巴蜀士族與蜀漢政權的關係非常疏離。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伐蜀漢時,巴蜀士族譙周等人直接建議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政權因此覆亡。可見蜀漢政權與巴蜀士族的疏離,是蜀漢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孫吳方面,孫權立足於江東,一方面重用北方南下避禍的士族,如張昭等人;另一方面又重用江東當地的士族,如陸遜(江東士族中,以朱、張、顧、陸四姓為大)。孫吳政權是三國政權中與士族關係最為和睦者,故享國最久。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