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使清政府轉為重視台灣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在這之前清政府對台灣一直採取封山禁海的消極治理政策,在這之後,清政府開始認識到台灣海防地位的重要性,因此開始重視台灣的建設。日軍侵台之後,清政府首先任命沈葆楨為駐台欽差大臣,開始了解牡丹社事件發展的狀態以及尋求解決的方式,事件告一段落之後,沈葆楨上了一篇萬言建議奏章,建議清政府在台灣增設新的行政區,重視台灣防務,並推展台灣的建設。 清政府接受沈葆楨的建議,開始積極推展台灣的海防建設、並推行一連串開發台灣的政策,例如首先廢除中國渡台耕墾的禁令,並在廈門、汕頭及香港等地設招墾局,由官方提供船費、口糧,招募閩粵人民渡台耕墾。此外,販賣鐵、竹兩項也一律弛禁。而開山撫「番」、台灣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等措施,也都是為了因應新的台灣局勢而所推行的政策。清政府這些新的改革政策都為台灣發展注入新活力,也讓台灣煥然一新。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歷Ea-Ⅳ-2 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歷Ea-Ⅳ-2 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學習表現
3b-Ⅱ-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並判讀其正確性。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55
下載數:6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645.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