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臥居華清
魏晉南北朝時期連綿不斷的戰爭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破壞,當新的政權穩定後,又開始恢復重建,在重建的過程中,則形成了新的風格特點。此外,在北方曾建立起多個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政權,許多少數民族的習俗也傳入中原地區。玄學的興起對於此一時期的園林建築風格有著很大的影響,佛教的發展則形成了遍佈全國的寺院及其附屬建築,而塢堡則是人們在躲避戰亂時所採取的一種聚居形式。從三國到東晉,世家大族兼併大量土地,建立自己的莊園。經過長期的經營與開發,有的莊園規模龐大,由此發展起來的莊園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山墅周圍,沃土連綿,阡陌縱橫;水旱作物,蔬菜瓜果,應有盡有;更有桑麻棉苧,紡紗織布;甚至還能砍伐竹木,燒炭製磚,營造房屋,釀酒採蜜。在這樣規模巨大的田園農莊裡,農林牧漁一應俱全,除了鹽以外,一切生活必需品均可自己生產製造而無須外求。「僮僕成軍,閉門為市,牛羊掩原隰,田地布千里」,可以說是莊園景象的形象寫照。由於戰亂頻仍,盜賊蜂起,士族豪強為求自保,以宗族、鄉里關係為基礎建立塢堡。當時的塢堡是一種武裝單位,也是一種經濟單位,甚至還是一種基層政權組織單位,在戰亂的北方,塢堡一度成為百姓生存的主要組織形式,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豪強擁塢自守,成為地方上有力的軍事勢力。在北方,塢堡數量極多、分布極廣。大小塢主對於少數民族統治者,有依附也有對抗的。由於塢主是地方上有力的軍事力量,一般來說,只要塢主承認異族統治,異族政權也會承認他們,甚至借重他們的力量。塢主可以憑藉自身實力,游離於各種政治勢力之間,但塢主由於蔭庇大量人口,事實上是與國家爭奪勞動力與經濟力量,異族統治者往往採取各種限制措施,雙方有時甚至發生激烈衝突。依托於經濟實力建立起來的大小莊園,其主人多為士族豪強。這些人或為當地著姓,擔任地方屬吏,或為高門華族,出任朝廷官職,參與國家政治。即使是沒有一官半職的,也因為出身高門與具有經濟實力,能享受舒適的莊園生活,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世家大族佔有土地和人口的特權,可以在莊園上得到充分反映。莊園中聚集了大量的土地與勞動力,莊園的強大經濟實力,除了可以支持主人的揮霍之外,也可以形成一種對國家政權產生影響的力量,隨著江南大地主莊園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北方南遷大族僑郡蔭庇了大批人戶,致使越來越多的人戶不受國家控制,不交賦稅,不服徭役,造成,莊園與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擴大。東晉政府於是採取「土斷」措施,整頓戶籍,與士族豪門爭奪勞動力。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