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看是瞭解事物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醫學上亦是如此。關於醫療文化史上的圖像問題,在近代以前,圖像是中醫說理時的輔助工具,是將上古中醫經典之言具體化的視覺證據,主述以文字、輔助以圖像,使經典所言歷歷在目。然而,自西醫傳入以後,圖像用以展現真實形質,抽象或不具形質可見的身體與臟腑,像是「氣」,就絕對無法藉由圖像表現,圖像開始與形質劃上等號。譚嗣同(1865-1898)曾為西醫院中繪製精細的「全體圖」所震撼。他說:「然全體學又極難講。何則?無圖以供指點也,無蠟人以為模樣也。」又言:「是僅即臟腑言之,亦只能言其部位功用,不能將其形狀,曲曲傳出。」由此可知,對長久而來以人體「氣」的醫學知識為主的思考方式而言,西醫解剖學之奇特,就在於它能將藏於人體內的身體實情挖掘出來,再透過圖像(或模型)留下視覺證據,此轉變對中醫的衝擊也不小。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06-06-2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