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時期中國商人向海外各國販賣許多金屬,例如金銀器皿、銅器、銅錢、錫器等,其中以銅錢外流的情形最為嚴重,導致宋元政府屢屢下令禁止銅錢出口。銅錢是宋代流通的主要貨幣,即使宋朝後來發行交子、會子等紙幣,仍以銅錢為發行紙幣的預備金。宋代銅幣的鑄造量和唐朝相比,已經增加十~三十倍,但是仍然發生「錢荒」的問題。銅幣外流的情況,分別從陸路和海路兩個途徑流出,尤其在海外貿易方面尤為嚴重。日本商人特別喜歡搜購中國的銅錢,在中國貿易之後,往往一船可載數萬貫文離去。浙江臺州因為貿易商人偷運銅錢出國,導致一日之間,全城無一文可供使用。政府官員為了貿易的利益,常常無視政府的禁令,協助商人進行銅錢的走私活動。銅錢外流情形如此嚴重,宋朝政府屢屢下令禁止,例如宋朝政府就曾下令:私自將銅錢運送至國外者,至兩貫者徙一年(流放他地一年),五貫以上棄市(即死刑),告發他人罰刑者,政府獎賞之。由此可見政府處罰之嚴厲。即使法令如此嚴厲,面對外國商人的收購,中國商人的走私,官吏的放縱,宋朝「錢荒」的問題仍日趨嚴重。到了元代,錢荒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元朝初年並沒有限制銅錢的出口,這是因為元朝使用紙幣做為流通的貨幣。當時以銅錢為文,每一貫等於交鈔一兩,兩貫等於白銀一兩。銅錢大量的外流,很快造成不同貨幣之間的比例失調,導致通貨膨脹的產生,物價不斷上漲。因此政府不得不改變既有的政策,於至元二十三年(西元1286年)下令:進行海外貿易時,禁止使用銅錢。此後元朝政府屢屢重申禁令,但是仍然無法阻止銅錢的外流。銅錢和其他金、銀等金屬貨物相比,不但重量大,價值也小,為何海外各國如此喜愛中國的銅錢?這和當地的經濟有關。先進的國家如日本、高麗等國,本身雖然也有製造銅錢,但是其品質不如中國銅錢的精良,自然樂於把中國的銅錢當作通行幣貨來使用。至於較落後的國家如東南亞諸國,本身沒有製造銅錢等貨幣,又常常和中國商人進行貿易,加上中國銅錢品質優良,所以也把中國銅錢拿來當作貨幣使用。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