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鎌倉幕府的創建過程與意義
源賴朝以鐮倉為統一全國之根據地,乃由於它既有天險,又適合統率多居住於東國之源氏武士以樹立政權的緣故;其後陸續從朝廷取得東海、東山兩道之行政權,又於1185年消滅平氏的勢力之後,獲可於諸國設置地方官(守護、地頭)之敕令,從而能鞏固足以掌握全國政權之基礎,於是其處理家政的機構亦隨之重整,稱為「幕府」。源平之戰後,後白河法皇欲在賴朝與義經之間引起爭端,先授義經朝廷官位,使他和賴朝不和。又令義經征討賴朝,但是由於義經沒有直屬自己的武士集團,所以潛逃到日本東北的奧州。賴朝乃派北條時政赴京都,責問後白河法皇,並獲追捕義經之令,且得以在諸國設總追捕使(即日後的守護)與地頭的權限,武家勢力更進一步。1189年,賴朝命奧羽的藤原泰衡殺死義經,進而又滅泰衡。1190年賴朝上京,晉謁法皇與天皇,被封為右近衛大將。1192年,後白河法皇去世,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因其府邸設於鐮倉,故史稱鐮倉幕府。賴朝曾說過:「此為天下之草創」,意指武士階級所掌握的國家始於此時。其實第一個武士階級能掌握國家者應該是平清盛,但是賴朝是全憑武力征服獲得權力的,他也終止了自794年遷都平安京之後持續近四百年之久的貴族政治時代,開始了一直延續到1867年的幕府政治時代。1190年賴朝上京,同時也視察京都與朝廷的狀況,以決定他對朝廷的態度。從表面上來看,朝廷似無設立的必要,但是事實上由於圍繞著朝廷的公卿們仍擁有許多莊園,而他所設立的新守護與地頭還未發生作用,乃對舊勢力採取妥協立場;加上有平氏失敗的前車之鑑,遂決定利用天皇擁有的政治號召力,藉由成立幕府,使他擁有朝廷授權給他統治全國的地位;不採用朝廷「太政大臣」的名義,以避免與公卿們摩擦,又無需在京都受到公卿們的包圍。他遠在鐮倉,指揮朝廷;朝廷在名義上是鐮倉的主人,實際上卻是鐮倉的豢養者。藉由這樣的安排,天皇制與朝廷的組織才能被保持下來,也才有675年後的「大政奉還」與「王政復古」的可能。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97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159.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