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貝爾發明電話的經過
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出生於1847年,原是蘇格蘭人,後來入籍美國。貝爾繼承祖父和父親的志向,也以教育聾啞人士為職業。 貝爾舉家先搬到倫敦,後來因為哥哥和弟弟相繼染上肺結核過世,於是全家又搬遷到加拿大。貝爾於1872年到美國波士頓開設了音聲生理學校(School of Vocal Physiology)。因為對聾啞兒童的教學方法得到肯定,1873年獲波士頓大學聘為教授。貝爾受到當時電報發明的影響,以及對音學的研究,心中老是浮現這樣的念頭「為什麼不能藉著電波來傳播聲音呢?」獲得資助後,開始與助手華生(Thomas Watson)先發展調和音訊。1874年,已經可以用一條電線同時發出十到十二種的摩斯電信。但貝爾繼續朝著傳遞「人聲」的目標邁進。1875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華生正在做著調和音訊的研究。華生在「送訊機」前,拍著發出聲音的金屬板。隔壁房間放著「收訊機」,從金屬板發出去的信號變成電流,藉由鐵絲傳過來,經過電磁石吸引收訊機鐵板而發出聲音。貝爾站在收訊機前面,檢查發聲的情形。忽然,華生發現有一塊振動板拍不響,好像是彈簧失靈了。華生埋怨地說:「糟糕,這時候才發生毛病……」。華生想調整彈簧,因此用手彈了振動板。突然間,振動版發出了「嗯─ ─ ─」的聲音。 不久後,貝爾匆忙跑了進來並且興奮地說:「你剛剛做了什麼?就是那個樣子,不要動!做給我看看!快!」。華生誤以為貝爾生氣了。貝爾說:「剛剛收訊機傳出了『嗯』的怪聲,就好像有人在呻吟一般。華生,你剛剛究竟做了什麼啊?」華生這時才鬆了口氣說:「沒什麼啦!因為振動板故障,我用手指彈了一下。不過好像是有發出『嗯』的聲音。」貝爾聽了之後,發現如果在送訊機上彈了彈簧,發出『嗯』的聲音時,在收訊機也可以同時收到一樣的聲音。那將高度、大小不同的聲音,從送訊機傳到收訊機,這不就是電話的構想嗎?」當晚,貝爾利用發現的電磁誘導原理,連夜趕出設計圖。華生第二天馬上照圖裝配了電話機。不過雖然可以傳遞聲音,但是並不清楚。不過這樣構想的電話發明,於1876年獲得專利。貝爾持續改良電話,這次不用電磁誘導,改用電氣抵抗,將聲音變為電流的裝置並且使用了少量的酸溶液,這部受話機是在1876年的3月10日完成。當時在屋子中三樓的貝爾不小心弄翻了那瓶酸溶液,流出來的酸液沾到了貝爾的上衣,貝爾一時心急,以為華生就在隔壁,叫著:「華生,馬上過來吧!有事!」而在一樓緊守著受話機的華生,突然聽到清楚的聲音,跑上三樓,叫著說:「聽到了,聽到了,是你的聲音,很清楚!」。兩人長期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當晚,貝爾寫給母親的信中說:「朋友們各自留在家裏,不用出門也能互相交談的日子就要到來了!」1876年,為了紀念美國獨立一百週年,在費城舉行盛大的博覽會。在博覽會裡,貝爾的電話獲得了最高榮譽──金牌。貝爾、華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組成的貝爾電話公司,以出租電話機和電話線,收取使用費的方式,開始為一些接家庭裝設電話。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999
下載數:23
點讚數:4
分享數: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128.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