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電報只能透過架設在陸地上的電線(land line)進行通訊,傳送距離有限,更不能越過海洋。1850年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敷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把英國和歐洲大陸連接起來,但第二天就遭外力損壞了。直至1865年英國敷設橫渡大西洋的長距離海底電報電纜,1866年才全線開通,而橫跨大平洋的電纜,則至1902年才完工。由於早期的海底電纜只有一根導線,用馬來膠作絕緣體,經海水構成迴路,只能傳送低速電報,所以又稱「電報水線」。19世紀末無線電發明後,有了無線電報,使得流動通訊變成可能,也加速電報通訊的普及,遙遠的北極也能透過無線電報與大陸取得聯繫,而配備無線電電報機的遠洋船隻,就算在海洋上仍然可與陸地保持通訊,更能在需要時發出求救訊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了用戶的電報,用戶只要在辦公地點或住家裝設一部電傳機,透過鑿孔紙條把電碼轉換成信號,聯通電報線路,經由電信部門交換,就能與另一端的用戶直接進行電報聯絡。隨著通訊科技日新月異發展,電報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訊方式。從電話網路數位化以後,電報通訊變成為數位通訊網路內其中一種以文字通訊的應用。而電腦、電子郵件及手機簡訊普及之後,電報更進一步被取代。傳統的電報新聞(即電訊新聞稿)也由電腦、網際網路及手機的簡訊取代。禁不住連連的虧損,全球最後一個提供電報服務的公司-美國西聯電報(Western Union Telegram)宣佈2006年1月27日起終止所有電報服務,為電報服務正式劃上句號。